凌晨三点杨玲出发了……

※发布时间:2018-5-24 4:08:2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8年春节,对于长宁拉西迪亚医疗队的队员们,注定是终身难忘的——在与祖国远隔万水千山的摩洛哥,和亲人们团聚一堂,共度佳节。

  凌晨三点,当撒哈拉沙漠上空依旧繁星闪耀时,怀揣着无法平复的激动,上海援摩医疗队长宁拉西迪亚医疗分队队员、党支部杨玲便从驻地出发了。

  由于拉西迪亚遇到14年来最大的一次寒流,大雪封山,本来10个小时车程就可以到达556公里外的卡萨布兰卡默罕默德五世机场,迎接她朝思暮想的爱人和儿子,可由于天气的原因,杨玲不得不提前一天出发,中间在梅克内斯住一晚,第二天继续赶。然而,无论天气如何寒冷,道如何崎岖,杨玲的心中却是无比温暖且幸福的,参加援摩医疗队一年多,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过个团圆年了。

  在2004年、2010年派遣两批医疗队赴摩工作的基础上,从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市光华医结合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及长宁区天山中医院抽调出11名具备较强的临床业务能力的医生,组成第三批援摩队。

  医疗队涉及妇产科、外科、骨科、麻醉科,肾内科、眼科、五官科,队员平均年龄40岁,年龄最大的52岁,年龄最小的29岁。

  在法语强化培训了6个月后,他们开始了两年的援摩医疗任务,对口支援摩洛哥拉西迪亚阿里·谢里夫省立中心医院。

  在摩洛哥,中国人不多,尤其是小地方。街上看见中国面孔,开车的当地人会停下来,他们知道很可能是中国医生。一年中,长宁援摩医疗队收治门急诊病人150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3500余例。

  医者仁心,大爱,被长宁援摩医疗队在遥远的摩洛哥拉西迪亚一次又一次地诠释。清晨6点10分,熟睡中的杨玲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电话的那头,传来摩方妇产科当班医生焦急的声音:两天前杨玲医生处理的一位产后大出血患者今天再次出血,患者情况危急。杨玲马上赶到产科手术室时,心电监护仪提示患者已经出现休克状态,患者内仍有不断有鲜血溢出。这名患者两天前产后大出血首次手术探查止血时内已经不见宫颈的任何组织,只有许多缝线。于是,杨玲医生在和摩方同事迅速沟通了患者的情况后,经讨论后一致决定给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子宫。手术当天是患者产后第6天,组织正处于炎症水肿明显期,手术难度很大,当钳子钳夹组织时,组织很容易钳子下断裂,缝合更是难上加难了。在子宫内一个裂口处,鲜血不断涌出,心电监护仪不断报警,麻醉师向我们发出了警报,患者的生命随着出血一点一点地流逝。面对摩方同事对接下来手术如何进行的不停询问,面对患者越来越微弱的呼吸杨玲沉着地应对。她让麻醉师加快输血速度,自己先缝合出血明显的子宫下段裂口处。这个裂口很深,不仅需要过硬的缝合打结技术,还要力道合适。力道太大,很可能造成更大的创口及出血;力道过小,缝合不住出血。此时,杨玲拿了最长的持针器和钳子,稳准地找到了出血点,小心地缝合了两针,瞬间,出血止住了。接着,杨玲又和摩方医生一起阻断了炎症水肿稍微轻一侧的子宫动脉,随后处理炎症水肿重的一侧。处理过程中,两人倍加谨慎小心,生怕稍有不慎,功亏一篑。5个小时过去了,血终于止住了,患者的皮肤渐渐有了血色,抢救成功了。此时的抢救室欢呼声连成一片,有的摩人医护人员当场跳起了舞蹈,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7月的摩洛哥,骄阳炙烤大地,热浪层层翻滚。2017年7月18日早上8时许,医疗队的微信群里出现了队长陈吉的紧急通知:距我院30公里处有一起军车和大巴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预计有20名左右的伤员即将抵达我院急诊。不久,消息陆续传来,5名伤员当场死亡,24名伤员陆续到达急诊。抢救第一梯队是骨科和眼科医生等。当时,医疗队骨科医生夏卿并不当值,可他二话不说穿上手术衣就去了医院,和骨科值班摩医一起行外伤清创缝合及缝合性骨折并石膏固定,眼科值班医生朱丹也处理了几个眼科外伤的病人。同样不当值的外科医生周健也地加入了抢救。妇产科华知奋医生法语说得好,便主动要求到手术室作为翻译。做为第二梯队的外科值班医生,陈吉不停地奔走于ICU和放射科之间,关注可能合并腹部闭合性外伤的病人,追踪化验单,看CT。确诊一名病人左侧股骨骨折合并脾破裂,另一名病人骨盆骨折合并左侧血气胸。随即,左侧股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病人被立刻接入手术室。麻醉、导尿、消毒进腹,腹膜打开一刹那,只见大量暗红色的血液涌出,估计出血超过1500ml。由于病人非常胖,脾脏极深,非常困难,顺着血块追踪到出血源,扒开胃和结肠,只见脾脏中下级一处裂口正在渗血。接着,周健请拿来一个输液盒子站在,一个手用力拉着拉钩,一只手伸进腹腔下压胃和结肠,队长陈吉双手探查脾蒂并轻柔控制住脾蒂血管,地钝性分离脾蒂血管,一边争分夺秒地手术,一边观察着病人的血压和心率,顺利将脾脏摘下来后,再次结扎脾门血管。终于,来到摩洛哥后的第一台脾切除术完美“谢幕”。谈起最难忘的一次诊治,夏卿医生向记者娓娓道来。刚到拉西迪亚不久的一天,伴随着救护车刺耳的嘶鸣声,一名摩洛哥老人被送进了急诊室。这天,也是夏卿医生到摩洛哥后的第一个值班日。夏卿了解到,老人是在家不慎滑倒引起右侧髋关节疼痛而无法活动。为老人仔细体检并拍摄X片后,夏卿诊断这位老人为“临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可眼前这位老人已是93岁高龄。但如果让患者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将迅速出现心肺功能的代谢障碍、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等一系列继发性疾病,其中任何一个继发疾病都可能夺去老人的生命。权衡利弊,夏卿在全科医生及翻译的帮助下和老人的家属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在征得了家属同意后,他迅速制定手术方案。第二天一早,在手术室里,一场与死神的无声较量展开了。年迈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长短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在切开患侧软组织后,夏卿发现老人骨折部位的粉碎程度远比术前X片看到的更加严重,手指甚至可以直接摸到股骨髓腔里。面对麻醉师和手术室不确定的眼神,听着监护仪中老人滴滴的心跳声,感受着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待的家属,巨大的压力着夏卿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胆大心细,一丝不苟,技术过硬。终于,一台手术在45分钟内完美结束。摘下口罩的那一刹那,夏卿看到摩洛哥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拉西迪亚医疗队是中国驻摩洛哥领保联络员单位之一,救治摩洛哥境内的中方病人是的义务。2017年,3月31日晚,队长陈吉接到来自中国大领导的电话,告知有几个中国大学生在离我们驻地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梅祖卡撒哈拉沙漠旅游,有一个男生受伤,现在开车赶过来就诊。 考虑到患者的受伤情况不明,队长要求队内全体紧急待命。2个小时之后,终于收到病人到达医院的消息。当看到援摩医疗队队员的的身影出现在急诊室的门口,几个孩子热泪盈眶,祖国的亲人们来了! 在急诊室里,队员们一边询问病史,一边各科医生轮番上阵,对伤者做了详细的检查,并陪着躺在平车上的病人一起去CT室,最终诊断为脑震荡,多处软组织挫伤。 此时,已是晚上11点,队长陈吉病人留拉西迪亚观察一晚,万一有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处理。第二天临近中午,一行七人来到驻地。队长陈吉再次检查了病人,情况稳定,可以继续赶。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告别后,大学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驻地,他们说,会永远记得这一次难忘的经历,记得援摩医疗队的叔叔阿姨,记得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用一颗,行道,正是长宁援摩医疗队跨越国境,救死扶伤,永不言弃的。

  本文来源于ipfs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