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真正家喻户晓的,不是因为给她起名字的西班牙人,也不是后来殖民占领的法国人,而是1942年11月好莱坞拍的同名电影,让卡萨布兰卡成了爱情与的代名词。
传说,最早航海踏上摩洛哥北部的西班牙人,看到了这座满眼白色房子的美丽城市,脱口而出“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白色的房子),于是这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城市名字不胫而走。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那熟悉的乐曲,其实并不是电影《卡萨布兰卡》的主题曲,甚至连插曲都不是,是一个叫贝特.希金斯的超级“卡粉”,为了爱人写就的,这歌与电影竟然相差了三十多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有人也许走在你前面,有人走在你后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一些人或事,之中相遇,就有了交集,有的竟成了彼此的一部分,就像一段爱情与一座城,一个电影与一首歌。
世界在那一刻就被划成了两半,一半是硝烟,如同令人窒息干涸的沙漠,一半是海水,翱翔着和平的海鸥,卡萨布兰卡就在那条看不见的分界线上。
里克在巴黎与相爱的人茫然不知所以,离散在火车站,后来和他的老友山姆到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Rickis咖啡馆。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止步于战火边缘,没有再向前一步飞向的土地,痴情地守候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卡萨布兰卡。
巴黎就要沦陷了,他们决定逃离战乱,可是凄雨中的火车站,拥挤的人群中,里克焦急地等待着回家行装的依尔莎,列车开动的最后一刻,山姆带来依尔莎的一封信:
原来年轻漂亮的依尔莎与进步的青年拉斯洛刚刚结婚,可是新婚不久,就传来丈夫就死在了。
伤心中的依尔莎在巴黎邂逅了里克,彼此成了生命中的那一半,可就在约定逃离战乱巴黎的那天晚上,她却得到了丈夫拉斯死而复生的消息,看着逃出奄奄一息的丈夫,依尔莎只能放弃里克。
命运就是这样作弄人,依尔莎夫妻二人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辗转逃到了卡萨布兰卡,伺机搞到通行证,飞往美国。
在Rickis咖啡馆里,她的目光再次与里克哀怨的眼神相遇了,而此时的里克手里恰恰有两张飞离卡萨布兰卡的通行证。
在机场,依尔莎泪光闪闪,几近纠缠着,地看着里克,而里克就这样目送着自己心上的爱人,与他人登机奔向。
《卡萨布兰卡》里确实有一首好听的插曲,就是山姆弹奏的那首《As time goes by》原是1931年一出音乐剧中的配乐。
在电影里,黑白的反差,讲究的灯光,里克伤感的眼神,跌宕起伏的情感与音乐构成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让人难忘,据说,该片至今稳居世界爱情电影之首。
那首后起之秀的“卡萨布兰卡”,也如同电影《卡萨布兰卡》一个标识似的典藏,竟然也成了不能分开的一部分。
同样是在“白色房子”的这座城市,希金斯没有打动女友,最后是《卡萨布兰卡》让一对影迷,挽手走进了婚姻的。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生命里有三个层面,第一是物化生命,生命的自然属性,再高一个层面是生命,有喜好和情感,第三个,是灵魂生命,有和追求。
“人的第一条就是生命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头脑,人是有头脑的,所以重视人的价值最重要的是重视头脑的价值,要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第三个是灵魂,尊重灵魂的价值。”
里克与依尔莎倾心相爱,相互吸引,厌恶,向往和平与,有着寻找、和的,所以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的卡萨布兰卡才会成为他们相遇的必然之城。
悠久沧桑的城市,幻灭起伏的沙丘,的大海,或许经年常在,可比这一切更柔软、更广阔,流传更久远的、是人的情感和灵魂。
难忘卡萨布兰卡,其实是人们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情结,都有一座圣洁的城市,有一个Rickis咖啡馆,有一架钢琴,有一个、柔软、浪漫的守候,就像卡萨布兰卡,那是灵魂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