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间谍之都”盘点:各为其主 你死我活的较量(1

※发布时间:2019-1-7 7:23:0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最大间谍中心。间谍活动专家调查显示,目前这里至少有7000所间谍机构,堪称“间谍之都”。但奥地利门人士介绍,全球范围内被冠以“间谍之都”称号的不止维也纳一家。从二战至今,已经有数座战略微妙的城市成为间谍活动的集散地。

  自1946年冷战开始后,北约组织与华约集团就不断在欧洲大地上演你死我活的间谍战。两个阵营的情报人员在号称“中欧心脏”的、和维也纳各为其主,展开全方位较量。这3座城市也成为冷战时期的“欧洲间谍之都”。

  在这3座城市中,维也纳以“天堂”闻名。从1945年到1955年,这座城市被英、美、法、苏4国分区占领长达10年。比邻而居的中央情报局、英情六处以及苏联“克格勃”纷纷在此设立分支,高峰时期活跃在这里的间谍多达2万人。

  间谍的活动主要围绕着维也纳帝国饭店进行,那里是当时苏联占领军司令部所在地。英情六处组织“白银行动”,从维也纳郊区挖掘地道,找到苏军司令部的电缆进行。后来,中央情报局也参与进来,美、英联手扩展“白银行动”,建立多条“专线”,不仅了解了奥地利苏占区的状况,也知道了苏联其他方面的外交政策,比如朝鲜战争时铁托与斯大林,美军可以放心从欧洲抽调兵力,投入朝鲜战场等。

  驻维也纳的苏联间谍则利用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积极策反美、英情报人员,并且取得不小成绩。比如1984年成功策反中情局高级特工爱德华,利用其提供的情报,破获了美国在莫斯科的间谍网,号称中情局“最有价值资产”的苏联科学家托尔卡切夫(曾向美国提供了大量苏联飞机和导弹技术情报)因此落网。

  作为东冷战最前沿,双方情报组织当然不会放弃对的争夺。不过很多情报史学者认为,西是“克格勃”策反美军最成功的地方。

  1949年,他们策反了代号为“乔治”的美军军官罗伯特·约翰逊。后者向“克格勃”提供了1600页,其中包括军用密码表、美国核武器生产情况、美军作战计划等高度绝密情报。

  另一名被策反的重要人物是中情局驻西德情报站“首席间谍”科帕茨。此人不仅向苏联提供了美国在间谍网的详细情况,还亲手把一名中情局间谍灌醉后,送到了东“克格勃”总部。

  冷战初期,匈牙利社会主义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固,大量美国间谍趁机涌入。这里于是成为美苏间谍战的另一个主战场,双方情报机构曾罕见地在这里。

  1956年,中情局制定了代号“红袜子-红帽子”的秘密计划,秘密军事力量,并支持。但“克格勃”及时截获了这份计划,决定予以反击。当年10月23日,果然发生。中情局秘密向运送武器,提供情报支援。但在“克格勃”引导的苏军坦克面前,最终被平息。

  作为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枢纽,伊斯坦布尔一直受到世界关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间谍都活跃于此,出没于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场所,从事秘密情报交易。这个夹在欧亚之间的城市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间谍活动中心之一。据称,这里最多时聚集着17个国家的间谍,情报人员总数不少于一万。

  据说,长年混迹于此的间谍很多都互相认识,有时候两个敌对国家的间谍在酒吧碰见,还会坐在一起聊聊天。他们都喜欢到一个名为“蛇坑”的酒吧活动。

  伊斯坦布尔作家罗宾称,当时有一名间谍很有才华,“他甚至会写歌,《嘘!宝贝,我是间谍!》就是其中一巫毒僵尸首。他常常在钢琴上弹奏这首歌。”这首歌很快在伊斯坦布尔广为传唱,在这座城市引发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间谍文化热。“当美国情报走进公园、旅馆的舞厅时,乐队就会弹奏这支曲子,”罗宾说。

  伊斯坦布尔的间谍文化吸引了不少惊险小说作者和电影编剧,他们以这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比如007系列的《俄罗斯情书》《黑日危机》等。

  不过,浪漫和轻松无法间谍活动的,伊斯坦布尔表面的和睦下暗流涌动。“只要有钱,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任何东西—毒品、枪炮、科学家、甚至病毒,当然,还有人命,”有人描述这座复杂的城市。二战时一名常驻此城的记者曾把这里称为“各种和暗杀活动的中心”。

  冷战期间,中情局在伊斯坦布尔附近设立了一个站,和苏联的一举一动。1960年,在苏联领空被击落的U2飞机飞行员鲍尔斯,就是从附近的因吉尔利克空军起飞的。

  北非城市卡萨布兰卡也是一座因谍战而闻名的城市。二战中,特殊的、军事地位,使这里成为同盟国与谍战的重要据点。电影《卡萨布兰卡》的热映,又使这里的谍战蒙上浪漫色彩。1943年初,盟军在此地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于当年攻占西西里岛,意大利投降,从而使该城被再次写入史册。

  布拉格历史上也是一座间谍出没的城市,只是冷战期间在苏联控制下,被维也纳和取代,间谍活动渐趋平息,不过仍保留着一座神秘的加尔塔饭店。

  冷战期间,这座和商贾下榻的饭店,每间客房都安装了先进的设备,客人说的每句线米)的站内的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情报人员听得一清二楚。

  饭店工作人员说:“有一位上世纪80年代曾在这座饭店工作的经理,他说那时饭店的地下室是个禁地,任何人不得(从饭店内部)进入。但是每天却有人从饭店外部进入地下室,不过就连他也不清楚这些人整天在下面做些什么。”

  1998年,这座该国情报史上的标志性建筑被正式解密并开始对外营业。而此时,布拉格也再次成为间谍活动中心。

  一位捷克历史学家称:“中欧地区的间谍活动一直很活跃,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维也纳、上世纪60年代的。而今天,布拉格的间谍实在太多了。”捷克反间谍部门负责人在形容这里的间谍之多时曾形象地说:“在布拉格街头扔下一块砖头,就能砸中两个半间谍—两个是外国间谍,还有半个是情报贩子。”

  据介绍,活跃在布拉格的除了披着外衣的传统间谍,更多则以外国留学生、交流学者或企业主、记者等身份出现。他们更专业、更不容易被,连捷克反间谍部门负责人都感叹真是“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