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故宫博物院与文化委、南岸区人民签订合作协议,将在重庆设立故宫学院分院,建设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和紫院。
据了解,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和紫院将双双落户于安达森洋行旧址。目前,该旧址正进行修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后将对外。未来,故宫将把部分文物带到安达森洋行旧址进行展出。
“安达森洋行是故宫南迁文物重要的存放点,抗战时期,这里曾经存放了3694箱故宫文物。”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说,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从此,开始了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迹——故宫文物南迁。
“当时文物首先从运往上海。3年后,文物又从上海运到南京。”这位负责人说,“七七事变"后,这批珍贵文物又从南京分南、北、中三路向西部地区疏散。北路到洛阳、西安,再经宝鸡、汉中、成都,落脚峨眉县;南路先到长沙,后经桂林、贵阳,落脚安顺县华岩洞,后又转至重庆巴县;中路文物经汉口,中路文物经汉口,至宜昌、重庆、宜宾,最后运到乐山储存。
在各路迁徙中,重庆这一站无疑最具传奇性。“1938年5月22日,历时5个多月的迁徙,文物由汉口秘密进入重庆,运抵文物9000余箱,多为字画。经几番寻找,最终选定了多处隐蔽性好、结实的文物存放点,安达森洋行就位列其中,共存放了3694箱文物宝藏。”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位于南滨路慈云寺旁的安达森洋行始建于1891年,修建者安达森是人,洋行主要经营鬃毛、腊肉及百货等。“由于是中立国,每当天空出现日本飞机,洋行老板安达森就会安排人员将国旗挂上房顶以求安全,最终让这些珍贵的文物逃过一劫。”
据了解,当初故宫文物除了存放在安达森洋行之外,还曾存放在位于打铜街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王家沱吉时洋行仓库、巴南飞仙岩等地,其中吉时洋行仓库已难觅踪迹,其余两处目前尚在。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成立于1937年9月,现为渝中区打铜街邮局大楼。据了解,该银行是由川康殖业银行、重庆平民银行、四川商业银行三行合并而成的,为我市首个主体结构为钢结构的历史建筑。因其二楼仓库异常,曾存放了3830箱文物。
当初文物搬运进来时,当地的居民看见,在众多荷枪实弹的士兵严密下,一个个木箱子被悄悄地抬进了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抬箱子的人个个都神情严肃,动作小心翼翼。这样的大场面很少见,很多人想来想去,也猜不出木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1938年底,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重庆城成为一片火海。因结构十分,位于打铜街上的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岿然不动,躲过了日机的连番轰炸,也让身藏其中的故宫国宝丝毫未损。
巴南飞仙岩现位于重庆巴南区安澜镇,1944年冬,因日军进入贵州独山,原藏于贵州安顺南郊华严洞的80箱文物被紧急转移于此。
庄严(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之子庄灵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的‘飞仙岩’,原是巴县深山里的一条石油沟,因存放文物之故,被庄严命名为‘飞仙岩’。当时飞仙岩除故宫博物院人员外,还有一个排的士兵驻扎。国宝存放的一年余,库房周围昼夜设有岗哨。直到1946年1月,这批文物才转运至重庆,1947年又经长江运至南京,存放于南京朝天宫。1949年1月,80箱宝贝被运到,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