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摆尾!The dragon dances it’s tail.各位朋友,请多支持老手艺。”去过龙游红木小镇的朋友一定见过一位表演麻饼制作的男人,因为他实在是太有特色了。一身红色或白色的,带有传统古典意味的服装,一口不算流利的英语,再加上出神入化的手艺,叫人视而不见,还真的很难。他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陈振忠。
通过先后两次的接触,小编发现善于花式表演的陈振忠身上,其实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朴实的创业故事,而这一连串的故事与龙游美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972年出生的陈振忠,1993年毕业于浙江供销学校茶茧经营与加工专业。踌躇满志的他被分配到当时效益相当好的龙游造纸厂。很快,他就被调到龙游造纸厂占80%股份的龙游小辣椒厂从事营销工作。“龙游小辣椒的市场似乎只在龙游和周边地区,是我们团队开拓了江浙沪市场。”说起龙游小辣椒,陈振忠不仅很在行,且很有感情。“到处跑营销,结识了绍兴咸亨、萧山酱菜厂等知名品牌的老总,学到了不少东西。”他说,生产部就是听取了他们的,生产制作了泡头菜、荞头菜和各种酸辣菜。“一个礼盒,8瓶组合,每瓶一样小菜。”“90年代的龙游小辣椒就是以这种姿态走出去的。”
1999年,龙游造纸厂改制,陈振忠。“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出已经想好。”陈振忠的老家在塔石镇莲塘村。他母亲以养乌猪远近出名。“我记事起,我们家就一直养乌猪,多的时候,也有10几头母猪。”后的陈振忠打起了乌猪的主意。“乌猪是龙游特产,它的肉比普通猪肉更好吃。”2000年,他把母亲的猪舍扩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小规模猪场,做起了乌猪倌。“乌猪饲养不使用添加剂,消费者更喜欢。”生意势头见好,他注册了“培香乌猪”的商标,又在横山镇坞村新建2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场。“县城西门、北门菜市场都有了专卖店。”
2014年,龙游县推进“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生猪养殖面临着严峻。放弃还是整治?摆在陈振忠面前的问题亟待解决。“放弃意味着亏损100多万。”刚准备大干一场的陈振忠经过深思熟虑,主动提出“拆”。“养猪对影响确实挺大的。”陈振忠听村民们说臭,他心里挺不舒服的。“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我想赚钱的子有很多条吧。”
陈振忠没有了事业,带着巨债从头开始。“我心态好,随遇而安。”他说,“这回是真的没有想好。”怎么办呢?他向中专时期的老师请教。“得到老师的指点,购买了炒茶机器。”茶茧专业出身的陈振忠拾起了老本行。“我要做荷叶茶。”他说,过去的荷叶茶晒干、剪开就可以泡茶了。陈振忠不一样,他要做就要做出特色。“龙游的茶叶制作都是条形的,有些顾客喜欢珠形的,我又买了珠形炒茶机。”通过采、剪、蒸、揉、烘、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荷叶减肥养生茶一个多月就销售了1000多斤。“淘宝、天猫、京东、19楼论坛和1号店都有卖。”
为什么不继续干呢?陈振忠说,荷叶茶的季节性太强,而且制作繁琐,对于百万外债来讲,这样挣钱实在是太慢。“后来盯上了老陈家的祖传手艺——麻饼。”说起麻饼,陈振忠大谈其文化和渊源。“我们的祖先是江西弋阳的,南宋时来到莲塘,以卖麻饼为生,后来置下田产,扎下根来。”他说,据谱记载,祖辈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是因为战乱没有参加科举。“麻饼制作的‘九招十一式’并不是我原创,祖先传下来就有,我不过是提炼了动作和名称。”他相告,祖辈们卖麻饼就是走街串巷,现场制作炭烤。
从小就对麻饼制作耳濡目染的陈振忠,如今又与时俱进挖掘和提升了麻饼文化。“得益于空闲时看的《易经》,一招一式和馅料颜色的讲究都来自《易经》。”随后,他带着员工先后去过天台后岸景区、江西婺源江岭景区、建德里叶十里荷花景区和杭州灵隐寺景区表演制作过麻饼,受到当地游客的欢迎。“麻饼讲究‘融’,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和当地的特产融合。”他解释道,用当地特产做馅料,容易让当地人接受。
2015年5月1日,陈振忠夫妇回到龙游,从此红木小镇就多了一景。为迎接外国游客,陈振忠拣起多年不用的英语,自己撰写了“九招十一式”的英文版。“花了半年时间制作了‘龙游陈氏麻饼’文字和视频资料,申请了版权。”与此同时,他还为麻饼精心设计了7款文化包装。“丝概念、款、同学款、帝王款等等。”陈振忠说,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侧重不同文化。“请了个小伙子在龙游电商城开了个店,淘宝网上在卖,龙游石窟也开了爿店。”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游人,我对家乡充满感情。作为小小个体创业者,只有在家乡平安、幸福、美丽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拥有更多发展空间。”陈振忠表示,如果来龙游观光旅游的游客更多一点,他们的生意也会变更好点。“我希望我县能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体,集老手艺和景区于一体。不仅能带动旅游业,无形间也和传承了老手艺。”
从国企营销经理到景区“新风景”和麻饼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者,陈振忠走的几乎都是别人没有走过的。创新与坚守,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常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