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网讯:中国“一带一”规划即将公布,沿线约65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涉及不同国家制度和地缘风险。唯有构建共赢的格局,才符合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
所谓“一带”,是指向西推进,横贯欧亚的丝绸之经济带建设。而“一”是指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中亚等国家的港口接连。如今,该规划不仅成为各省地方的主要内容,就规划如何实施的讨论也此起彼伏。
目前有些说法是,“一带一”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必须要走的道。但还有些人对中国企业具不具备去海外投资的条件持不同看法,毕竟我们还是中等收入国家,国内还有2亿的贫困人口。甚至对企业“走出去”做什么,修建基础设施还是展开人文交流等有不同意见。
其实,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规划,我们的眼光不要局限于未来的五年、十年,而要看未来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沿线国家要实现上的互信、经济上的融合,更要有文化上的包容。联合国千年计划希望解决失业、老龄化、贫困、疾病等问题,如果“一带一”规划能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共鸣,并得到欧美国家的支持,对于整个亚太经济的融合也大有裨益。
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问题。上周末,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了“一带一”研讨会,而在此之前,北大的老师刚从美国参加完布鲁金斯学会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黄益平教授说:“美国官员、学者对中国‘一带一’持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中国在承担国家经济治理的责任,作为大国应该欢迎。有人就质疑这个规划会现有的国家经济秩序,会不会变成新的国家竞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认可此战略会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是共赢与合作之,不仅仅是文化、教,更重要的是人民,能让整个世界大同,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但他质疑美国主导的TPP、TTIP是狭隘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是负起责任的时候了,要让世界通过中国的发展“搭便车”,共享发展。
还有国家对中国的意图有所怀疑,一些东盟国家最担心,或者半信半疑,该时就,但表完态又不合作了。比如在一些国家修建基础设施,有人就说,“从这里过了,但又给我们带来不了任何利益,卡车还排放了废气。”中墨的高铁合作协议前段时间就此告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举了个例子:“斯里兰卡是海上的不沉,对我们往西走很重要,斯里兰卡也对中国很大,因为现在跟印度的关系走不近。但过分了就会化,现在中国因素成为很多国家变动的原因。”
为了寻求和增进互信,国家的合作还是要寻找共同认可的方式,尽量减少争端,跳出传统狭隘的国家主权意识。比如之前在寻找客机上,就展开了合作。而在共同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上,可以考虑共用机场、巡逻艇等。
其次要以的思维增进人文交流。“一带一”除了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产业转移升级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减少怀疑和忧虑,以大国的智慧和风度协调、民族等多重矛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汤敏说:“这个世界需要一个除了TPP泛太平洋、泛大西洋合作之外的第三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预计未来10年,‘一带一’国家出口将会占全世界的1/3,真正成为第三极。”
据亚开行测算,每年亚洲国家需要73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核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都能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项目,“一带”里还包括新亚欧桥、中伊土走廊、中新走廊、中蒙俄大走廊等。400亿美元的丝基金,有千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有金砖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项目建设并“不差钱”,还要有良好的机制让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中国的工程、发电、电解铝、玻璃是这些国家需要的,医疗、教育、文化也是其需要的。用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张燕生的话说,“优质资源一旦从中国视野变成全球视野,下一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给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商机,给现在严重疲软的世界带来巨大商机。”
但我们除了建基建设施、转移产业之外,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乃至国家增进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火种源”,一旦火种被点燃,星星之火何愁不会燎原。
虽然丝绸之、“一带一”的是中国提出的,但这个规划也是大家的,是世界的,需要和国际组织不仅提供支持,更能参与其中,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本文分享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