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块不可撼动的蛋糕。但按人头平分土地,对于劳动力多的人家可能不够种,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对于劳动力少的人家可能种不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内邱县富岗村党总支杨双牛指出,上述农村土地的经营困境,在“分享经济“的模式中可得到有效破解。该模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享土地,不侵佔私权;二是分配土地,不浪费资源。
基于上述考量,杨双牛决定将分享经济的应用于土地资源分配之中。他解释称,农地具有“集体所有“、“个人使用“双重属性。农民不能买卖,集体也处置。因此,富岗村反覆向村民宣传“使用不佔有“,“不使用即浪费“的观念,在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同时最大程度土地潜能。
譬如在富岗村的“生态大花园“项目中,产出的苹果不仅可以卖,苹果树还可以被领养和观赏。休闲观光和农家游,也被视为与栽种苹果同一级别的主打产业。又如“富岗集体农庄“项目,村将集体资产转让给开发商,而是把生态、水面使用、道管理等作为无形资产打包,租赁给一家现代企业服务公司,进而参与20%的利润分红。
为支持富岗村的“土改“政策升级,杨双牛在分享经济的基础上发明了“双牛算法“,该算法以算式21(P+M)来表现将每户劳动投入标准量。其中,P代表一户的人口数量,M代表一户的男劳动力数量,21代表每人每月劳动投入系数。农户超过标准量部分,村按每天工值1.5元(1985年标准)发放现金;农户所欠的劳动量,按同样工值向集体交纳标准劳动基金。
杨双牛解释称,P其实也可代表每一户土地数量,因为农民土地按人头平分,人口数量和土地数量是一致的。实际上,就是每人拿自己的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进行生产过程中的再投入。“双牛算法“即是一个投资计算办法,也是一个劳动的分配方案。
社科院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所长期关注富岗集体农庄的发展。该所研究员唐丙元直言,“富岗模式“是一个初级的分享经济模式,其成功并非来自理论指导,而是农民不断对“土改“理论的修正创新与实践。“分享经济,在富岗集体农庄得到初步体现,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双牛算法“激励出的“富岗数字“:三年修筑防洪长城10公里;8000亩果园,生产遵循128道程序;120个家庭农场,年产优质苹果1500万枚。当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富岗出产的一级苹果“95果“(直径95mm以上),单个售价高达100元。
富岗作为全国的致富典型,多关注集体力量、科技、人格魅力,却忽视了富岗村的投入和分配法,这个基于分享经济的“双牛算法“,才是富岗村成功的基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