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英语学习和口译的距离

※发布时间:2019-10-20 23:41:1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经常有人问我:“如果过了英语专业八级是不是翻译什么都 没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专八确实是英语专业的最高水平考试(目前来说),可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同样有很多英专的学生涌入翻译市场,却屡屡闹出笑话,产生了一些水平极底的。

  而在翻译领域里,口译又是一门专业要求很高的职业,仅仅只是各项考试中所掌握的英语甚至只是粗通两国语言的人是无法承担正式 的口译任务。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英语学习和口译之间还有漫漫长让我们去征服。笔者就从认知、学习、实践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

  首先,我们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口译。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 表达形式,将所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有快速的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及时传递交流信息之目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 方式。“形变”而“意存”,“形转”而“意达”是口译的基本要求;“意及”而又“神似”,“意传”而又“讯达”是口译的职业标准。

  口译分为三个大类(在次排除那些不常用的诸如电话口译 之类的口译)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简称 sim 或SI),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简称CI,在也成为 交替口译或连续口译),联络口译(liaison)。同传即字面上的意 思,在说话人传达信息时,译员以 2 秒左右的延迟把说话人说话的内容口译为输出语,几乎和说话人同时完成,所以称为同传, 国际上首次引入同传是在二战后的军事法庭上。交传是在说话人说完几句或一段话后,通过解读笔记把说话人的内容口译成 输出语,在交传中,笔记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络陪同口译(有些人喜欢把他叫作陪传),是相对以上两种口译较简单的形 式,相当于短小的交替传译,因为是说话人说完一句到几句较短 的话,不用借助笔记就可口译成输出语,一般用于吃饭中的交谈,或者陪同旅游,参观等场合。下面将讲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交替传译。

  口译对于眼的要求很高,译员必须有扎实的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语言功底。译员的双语能力不仅指通晓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句法结构、词法寓意等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指运用语 言知识的能力(如听说读写)。

  被称为中国口译界的“金童玉女”中的“玉女”朱彤就遇到过这样的事:一次,江与外国专家聊天,说起中国的古代科学文明,江引用了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不竭”,表达“极限”的意思。当时朱彤一听就糊涂了,江见她不明白, 就把这句话写了下来,又解释了一遍,她才明白。

  所以,一个优秀的口更应该了解各种文体或语体风格和语用功能,掌握 一定数量的习语、俚语、术语、谚语、委婉语、略语、诗剧等词语的 翻译方法。而在口译真正进行时,语言的表达需要清晰、流畅、达意。语速要不急不缓,音调不高不低,吐字清晰自然,表达干净利落, 择词准确恰当,语句简明易解,传神传情。

  译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和爱国注意的情操。译员的 活动属于外事活动,译员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祖国的 形象、民族的风貌、机构的利益。译员再口译工作以及与口译工作有关的活动中,应遵守外事纪律和财经纪律,, 严格按口译工作的操作程序办事。译员要洁身自爱,不牟, 不自行其是,不做和人格的事。

  译员必须有一个敏捷、聪颖的头脑,具备良好的心脑记忆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辨析解意能力和应变反应能力。

  译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对、政经知识、人文知 识、科技知识、商贸知识、法律知识、史地知识、国际知识、民俗知 识、生活常识等都要略窥门径,何洁门照艳全集真所谓: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译员必须讲究外事礼仪、社交礼节和口译规范。译员在口 译工作时,要翻译,做到不插话、不抢译、不随意增减原文内 容;要把握角色,不喧宾夺主、炫耀知识。译员要随时检点自己 的服饰和仪容,戒除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习惯。

  虽然“眼前道千万条,条条道通罗马”,但是道有曲有 直,行速有快有慢,车技有高有底,效果也会有好有差。且不谈国外的口译模式及口译教学如 Seleskovitch 的“释意理论”Gile 的“认知负荷模型”和Anderson 的思维适应控制模式,作为 大多数没有正规口译学习经历的人和学而无门的人,我们该如 何攀登口译的高峰?

  朱彤说:“作为一名翻译,重要的是听说读。听,要苦练,尤其是对有特殊音和语速极快的情况,练听力,听的内容并不重要,只是练技巧;说,对人的嗓音有要求,说话要有底气;读,除英 文小说之外,要关注新闻,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报道。”她顺便谈了她在翻译培训班的日子。

  当时她和同事们一起从早上起来到晚上休息,不停地听磁带,听到英文嘴里说中文,听到中文嘴 里说英文,做交替。老师们叫这个为tape hour。老师告诉他们,要做一名合格的翻译,一个小时叫一个“tape hour”, 要听够 1200 个小时!现在让朱彤受益最大的,正是那段集中强化的日子。

  “玉女”朱彤的当然使不容质疑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进高翻学院,如果是这样你却还执著学习口译,笔者就将自己学习口译的经验和教训和资深曾经的写出来以供借鉴:

  学习口译最好选择一个靠谱的学习机构,如果自己钻研往往会事倍功半,但不管怎么,口译最基本的还是听和说,听不懂就翻不出来,说的不好别人也听不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思冕老师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外语质量:我国口译培训的瓶颈》中指出:外方专家认为当下中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不高,离“地道”“妥帖”相差甚远,所以口译首先就要突破听说关。

  对于听力,讲究三遍法原则,第一遍听 大意,第二遍听一句翻译一句,第三遍从头听一遍,看有没遗漏 或经典常用的句子。口语的就是和辩论,考察组句和 短期思维能力。这样的方法说出来也就明了了,不管上没上这课,都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勤加。

  在听说强化进行的同时应进行笔记的学习和。当人的信息有意义是,人的短时记忆可容纳 20 多个词组成的句 子,或者一组 19 位数的数字。即便如此,这种有限的记忆仍不足以应付长段信息的口译。这样,完全依赖脑记对口译着来说常的,所以常言道出了笔记的重要性:the worst pen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memory.

  不管什么笔记法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不管什么样的笔记,最后都要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很多时候靠自己创造和总结,由一个笔记就可以想到一连串的中英文表达。

  其次,在记笔记是,切忌“全”,而应记要点,笔记只是提示的灯塔,记下关 键的词只是为了提示之前听到并理解的内容,如果笔记烦重反而会影响之前的听力。中国首席交传张建敏就在北外 高翻做的时候说过,七分脑记,三分笔记。

  所以口译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命题、名称、数字、机构组织和逻辑关系,同时 要注意笔记是意群的组合,而不是单个的词或符号,及时换行以 减少混译现象的发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笔记求快求精,但万 不可潦草,否则到时是她不认得你你不认得她,成了“两两相望 竟无语凝噎”。笔者还有一个就是笔记中尽量少出现英文, 即便是英文,也可以用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字母代替,因为英 文不好写不好认还浪费时间,中文和一些字符对我们地道的中 国人来说似乎更加得心应手。相信多看一些笔记,多做总结,多做,你也会拥有一套无往而不胜的笔记体系。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欠的就是强化训练。这和朱彤说的 tape hour 是一个 概念,需要的就是怎么打击都打不垮的恒心。

  当然还要说的就是方法,也就是五遍法:一段文章,第一遍正规的做笔记,不管能翻多少,做完就翻;第二遍以同样的方法做一遍,看与第一遍有没什么不同;第三遍做听译,听一句翻译一句,着重找出难点记下;第四遍再做一遍交替传译;第五遍做同声传译。这样,一段文章才算是“吃透”了。涉及的应该是各个方面,每天还要花一定时间补充各方面的词汇。

  要补充的是数字的翻译是译员普遍头疼的问题,《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中的数字口译对数字的翻译技巧和做的很到位,在一些小技巧的帮助下,无外乎是多练,对数字达到非常敏 感的程度。

  凡是在实际翻译中遇到数字就应该马上,稍有 错误将会,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很长的数字在翻译中 途出错要改口的话,可以在改口的正确数字前加上:哦,我是说 ⋯(I mean⋯)。

  在学习时,多找几个学友,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学习方法和 经验,还有很重要的是模仿现场口译,多进行几次模拟实战演 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尽量查阅与该会议有关的资料,中英文都做详细了解,向主办方要主要参会人员的名单以及简单信息,以便现场应变。最好能向主办方要到发言人的文稿,以便心里有数。如果主办方不给而自己又没把握,干脆不接这次翻译。

  (二)大会口译前要有足够的睡眠千万不要因为资料没看完而通宵读资料,那样只有一个结果:适得其反;

  (三)大会开始前可早点到会,熟悉会场和设备,更重要的 是,可以和发言人谈几句,以便了解对方的语音语速,做到心中有数.

  (四)在陪同翻译时,时间较充沛,要懂得适时的做补充 如给外国朋友介绍关羽的画像时,如果只说He is General Guanyu (他是关羽将军),外国朋友会一点感觉也没有。关羽这位英雄,我们中国人当然都知道,但外国人并不一定都知道,如果这样简单翻译,外国朋友除了听到一个陌生的中国名字之外, 对关羽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额外介绍一点关羽的背景资料,以便让外国朋友明白中国人他 的原因。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是口译上孜孜不倦的探求者。口译才能并不是天赋异秉,而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辉煌。只要我们细心钻研知识和技巧,努力做好强化训练,水到自然渠成,心到自然事成。你我将都不再是人们口中平庸的英专大学生,不再在仰望口译的门槛时望而却 步,不再为了对英语拿不起放不下时而改行⋯⋯只因为,我们有心、有毅力、有梦想,还有为之不断的奋斗。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