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苏州经济人文的“天堂记”——《苏州通史·五代宋元卷》简介

※发布时间:2019-10-24 19:08:4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雪野莉子《苏州通史五代宋元卷》反映了从五代至元朝461年的苏州历史事实。全书分成六章,前四章分别论述苏州五代、北宋、南宋与元四个朝代的、经济;后两章论述当时的社会与文化。这一时期是苏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政局较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具有“天堂”的美誉,为明清全国首富地位,打下了的基础。

  苏州在五代为吴越国所辖,初称中吴府,为吴越地区的重镇。同光二年(924)改称中吴军,设节度使以治。北宋时,苏州为两浙所属,号称“紧”州,位列“上州”之前。北宋末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平江府。南宋绍兴年间,平江府浒浦,成为军府,是南宋的“陪都”。元称平江,为江浙行省所属。元末,张士诚起事,以苏州为中心,一度称隆平府。自吴越钱氏以来虽有一些战事,特别是南宋建炎年间遭到短暂,但长期政局较为稳定。这就为苏州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前提。

  苏州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加上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苏州由于地处水乡,因而苏州的治理者特别重视水利农田的建设。五代宋元时期,继续疏浚大运河水道,加固坝防、驳岸,提高大运河的通航灌溉能力。为了解决太湖水的下泄问题,苏州疏通了吴松江等多条水道与茜泾、白茆等五浦,开挖至和塘等人工水渠。使“田无污潴,民不病涉”。与河渠开挖相配套,建设了横塘纵浦的农田,形成完整的水利农田网络。加上农具与耕作方法的改进、良种的引进与推广,使农业常获丰收,产量大幅提高,有亩产多至三石以上的,可弥补全国粮食缺口,因而产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言。

  苏州地方特别注意保持苏州城的原有格局,三横四直的城内水道,加强城市建设。五代吴越时改苏州城土墙为砖砌。当时治苏的钱元璙、钱文奉父子建设南园与东圃的园林式活动场所。南宋初年,苏州知府王日奂,利用城市劫后残渣作建筑材料,铺平街道,重建府署,筑百花洲与射圃。以后苏州历代地方还修筑衙署、宾馆与寺观等公共设施。

  这一时期,在农业支撑下的手工业,也有长足的进步。苏州所产丝绸,质量上乘,外形美观,宋锦与缂丝成为重要品牌。苏州应是丝绸的原产地。至元朝,由于沿江地区的大量植棉,苏州也是棉织业的重要城市。其他如造船、造纸、印刷、冶铸及金属加工等也堪称发达。除苏州城之外,在一些交通要地,特别是运河沿岸,如一串珍珠似的,从望亭至平望兴起一大批小城镇。吴江丝绸质地优良,行销全省。不论城市与乡镇,甚至村野都继续夜市、草市;市面喧闹,人物纷聚,销售纺织、文具、纸张、鱼类、紫莼、珍茗、织席等苏州特色产品。宋元时苏州对外贸易特别发达,“舟航往来,给用四方”,太仓刘家港成为与世界相通的“六国码头”,是海上丝绸之的起点之一。无疑,苏州是江南重要商业中心。

  五代宋元时期社会组织,从厢坊到里甲制度,日趋严密。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社会生活与民间习尚,多体现了水乡特色。苏州民间多有对治水人物与水神的。由于土沃物阜与思想的熏陶,苏州设有居养、安济院等多种慈善机关。尤其是范仲淹以周济族人为主的“义庄”设立,成为榜样,蓬勃发展,推行全国。这一时期,一些传统的世家大族,如陆氏等继续延沿。由于朝廷更替,变化,也出现了范家、韩家等新的名门。

  宋元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苏州文化教育的发达。北宋范仲淹捐出自家私地,兴办州学,延请名师胡瑗教授,创苏湖教,推向全国。以后,苏州还创办了书院多所,兴办了众多的社学,从而培养了不少人才,为明清的科举大盛,开了先。由于教育发达、科举渐兴,带来了学术的进展。苏州流派纷呈,各显其善。震泽学派更为本地人所创。以《吴郡志》为代表的地方志编写,是最突出的史学成就,其体例完备,旁征博引,在中国方志编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词、散文见长。本土作家大量涌现,北宋范仲淹的边塞诗词,雄浑清丽,胸襟扩大,在豪放中具有委婉细致的特点。贺铸善于用地方风物抒发自己的心情,把怀人的愁绪比作“梅子黄时雨”,而获得“何梅子”的雅号。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所作田园诗,以清新的笔调,反映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生活情景,富有泥土气息。散文创作亦很突出,范仲淹善于在景物描写中表露自己的人生,《岳阳楼记》描绘洞庭湖的的浩渺景色,反映了“先忧后乐”的思想而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篇。苏舜钦《沧浪亭记》,记叙了沧浪亭“崇阜广水,竹茂林稠”的景致,发扬了淡泊名利的超格。此时外地的一些杰出诗人或来苏任官从政,或长期寓居,或赏景漫游,吸收了江南艺术养分,而留下优美的诗作。如柳永、苏轼,直至马致远都有描写苏州风物的篇章。

  这一时期苏州绘画、书法逐渐成熟。北宋时,苏州朱象先之画,获苏东坡的赏识。宋末元初郑思肖的画作体现了爱国情操。元时黄公望所作山水,笔势雄健,其《富春山居图》名振,为元四大家之一。一些著名画家米芾、王蒙、倪瓒等长期在苏州活动,也为苏州留下了一些优秀书画之作。苏州也是一个书法重地,宋时出现了范仲淹、朱长文、苏舜钦、范成大等名家。此外,雷潮夫妇、袁遇昌的泥塑,神态生动,富有性格特征,而被广大人民所欣赏。此时称作百戏之祖的昆腔已在形成之中。

  苏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沈括对隙积术与光学都有研究。今存文庙的《天文图》、《地理图》、《平江图》反映了天文地理学及其绘制技术的成就,是今天研究古代天文、历史地理及苏州城市史的重要材料。建筑技艺亦有很大的提高,宋时建造了林木荫翳、高墩出亭的沧浪亭,元时又建怪石嶙峋,状如狮子的狮子林。它们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苏州的一些有名古塔,不论是后来成为著名斜塔的虎丘塔,还是巍峨壮观的北寺塔,玲珑剔透的双塔几乎都是在那时形成,使苏州成为的“宝塔之城”。同时也修建了一些著名桥梁,如吴门桥、垂虹桥、觅渡桥等。由于苏州山水相映,桥塔互辉,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宋元时,还出现了一些农业、果木、园艺与医药之作。苏州医学,集南北之长,著名医生有沈良惠、葛应雷、葛乾孙、王履等,为吴门医派形成之先声。

  《五代宋元卷》尤其注意苏州文化的介绍,占了该书相当的篇幅,原因是从南北朝苏州转向尚文以来,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日臻发达,已积下厚重的沉淀,值得一书。该书还对社会组织与生活状况作了综理与较多的反映,是因为这些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却被历代的正史所忽略,故而详写,防止历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