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出身,抓住高考机遇,走出大山。凭借决心和毅力,一步步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潜心研究,成为研究公司并购、创新管理、企业组织与企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日前,在位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记者拜访了开化知名乡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今年65岁的黄速建,头发花白、神采奕奕,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谈起家乡,黄速建语气柔和,思绪随着记忆飘回了钱江源头小山城……
1974年,从开化中学毕业的黄速建到原张湾潭头大队插队务农。两年后,他成为了开化县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从零开始学习木匠手艺。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当年,成绩优异的黄速建满怀希望地走进高考考场,却因出身不好未被录取。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气馁,而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工作期间,利用碎片化时间继续努力学习。
1978年,随着政策进一步。黄速建以高分考上了厦门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随后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黄速建留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先后担任了该研究所的企业制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副所长……成为了研究公司并购、创新管理、企业组织与企业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黄速建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与企业、企业创新与区域创新,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有企业上。
1988年以来,不论是去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任访问学者,还是借调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中国国有大企业项目的中方高级顾问,或是到全国各地企业进行国情调研,都让黄速建对中国经济的动态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速建共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的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其他重要项目等共四十余项。出版了《公司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国有企业与发展:制度安排与现实选择》等多部专著。多年来,黄速建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及《》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蒋一苇企业与发展学术基金和中国软科学(深度调研),并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1997年,黄速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谈起开化的发展,他认为,可以做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篇文章。做好“绿水青山”文章就是要把良好的生态作为一种优质的、可创造的、先进的生产要素来打造,把整个开化都作为一个景区来建设。“在我看来,开化只有一个景区,那就是开化。”要为浙江守好一方。而做好“金山银山”的文章就是要将“绿水青山”这种要素、资源为经济。
“无工不富。”从自己的专业领域,黄速建提出了见解,工业的领域相当广泛,工业并不是人们印象中“高耗能”、“高污染”的代名词。“绿水青山”与发展工业并不矛盾,开化并不是不能发展工业,而是要抓住正在进行的新工业机遇,大力发展无污染的生态相关产业、与新工业相关的一些新兴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生态相关产业如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生态工业、农产品深加工、茶产业、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谈到这里,黄速建特别指出,开化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应当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做梦洗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人才代表着一个城市未来的生命力。近些年,开化多次出台相关政策,竭尽所能招揽人才。黄速建也给出了,开化应该固定引进基础性人才,柔性引进中高端人才。基础性人才应该是数量最多的,这类人才最好是引进来之后能长期在开化就业;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中高端人才对学校、企业等进行指导,则是适合开化柔性引进中高端人才的一种方式。
“开化是个好地方!”关注她,便与35万开化人一起了解身边发生的事儿,一起分享属于我们的共同的快乐。通过她,你可以认识更多朋友,可以找到更多乐趣。让世界了解开化,让开化世界,是我们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