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很具冲击力:一个瓦格尼亚人,在刚果博约马瀑布手持巨大尖锐的木篮,站在巨浪翻滚的激流中。他只有在使用恰当力量,湍急的河水才能顺势将鱼推进去,而他也不会让河水卷走。
▶据说,这是任正非特别喜欢的一张照片,偶然一次在飞机航空上看到,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作者买下版权。“不在非战略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这句话看起来并不难懂,即要战略聚焦,在主航道上发力。可做过公司的人都知道,做减法,有时候比做加法更难。看起来都是机会,哪些才是战略点?即使选对了战略点,以怎样的节奏与梯度投资才最有效?最近我的合伙人杨铄今老师介绍我读了一本讲二战史的书,叫《缔造胜利的工程师》,对我理解此问题有很大。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保罗·柯尼迪,他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你很可能读过他写的《大国的兴衰》。《缔造胜利的工程师》很有意思,聚焦在1942年年末到1944年仲夏,关注点不是某场特定的战役,也不是某位特定的战时领导人,而是探讨了一个问题:那些决定二战结局的战略、战役和战术逆转,是怎样发生的?这些研究结果,同样也适用于商业组织。
今天我们想讲的这个与战略点和战略竞争力相关的故事,是盟军最痛苦的战役之一:如何保障运输船队安全横渡大西洋。
更多好书拆解,可以关注今今乐道读书会,每年带你读365本书,对每一本书的精华榨干吃净,再补充足够外延知识,您可以关注微信号【今今乐道读书会】,也可以关注【蜻蜓FM:今今乐道】,收听音频完整版。
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盟军召开了至关重要的卡萨布兰卡会议,这段时间,北大西洋天气变得极为糟糕,巨浪,商船上固定货物的绳子都松脱了,货物在船舱里滑来滑去,排水量比较小的战舰,就像软木塞子一样被海浪翻来覆去,风浪导致了成千上百的水手受伤和死亡。按理说天气恶劣是个坏消息吧,其实恰恰相反,盟军感觉特别幸运。因为这样的天气,为他们潜艇狼群一样的,提供了。这两个月中,盟军因为潜艇袭击损失的船只总吨位只有20万吨。
20万吨听起来也不少了,但比较一下就知道,1942年盟军一共损失了多达780万吨船只,其中630万吨是潜艇造成的,平均每个月,人要击沉52万吨以上盟军船只。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盟军比狂风巨浪,还要潜艇。
夺取大西洋海通线控制权,以确保前往英国运输船队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毫无疑问是二战中关键战略点,盟军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就明确了这一点。
但此时,就像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一样,你明确了战略要点,并不意味着战略目标能自然而然实现。实际上,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几个月里,盟军在制海权争夺呈现出更加恶化的趋势。连丘吉尔本人承认,对大西洋海通线控制权争夺战是整个二战期间最让他感到忧心的战役。就在1943年3月,海上风暴平息之后,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指挥潜艇击沉了108艘盟军的舰船,总吨位达到了62.7万吨。这个数字足以让英国海军作战部心惊胆战,照此下去,运输船队无法顺利地为开辟第二战场输送大量人员和弹药,连向英国运送民生物资所需要的船用燃料都可能发生短缺。后果有多惨呢?1943年初,英国这个岛国,进口物资数量不到1939年的三分之一,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英国就会挨饿受冻。
的潜艇有多厉害呢?1943年3月16日到20日,双方曾展开大西洋战役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邓尼茨投入至少40艘潜艇盟军两支由东向西的运输船队,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战斗。3月16、17日之交的夜晚,明月当空、万里无云,是狩猎的良机,其中一支盟军运输船队,HX229的护航舰指挥官卢瑟,他这个名字起的就不太吉利,决定减慢速度,以便等等后面落后船只,没想到,这给潜艇提供了可趁之机,船队不知不觉中陷入了狼群的包围圈。
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潜艇发现了一整支盟军运输船队正缓慢从附近经过,随行四支护航舰之间间距很大,对潜艇来说,这简直就是将靶子堆在了自己四周,其中一艘代号U-603的潜艇,首先发射了三枚鱼雷,在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后满意地溜回了水下:中弹的货轮在不到四分钟内就沉没了,满载着钢铁、棉花和食物。
根据当时记录,盟军商船遭到了潜艇交叉。的潜艇舰长就像在美国西部酒馆拔枪互射的牛仔一样,向目标肆意发射鱼雷。有的时候鱼雷会从外围的商船之间穿过去,击中航行在船队内侧的船只,这就意味着除了会损失商船之外,还会损失部分宝贵的船员。盟军方面的护航舰在干嘛呢?它们疲于奔命,一面要潜艇,一面要对幸存的船员实施救援,还要处理满目疮痍的弃船。当这个月亮的夜晚过去,清晨即将到来时,盟军海军意识到他们陷入了令人的局面:这时候,人实际上是抓住了自己战略点的,它们采用了集中力量发动致命一击的战术,而盟军由于缺乏足够多的护航舰只,大概有70-80艘商船以及船上的物资被困在了大西洋中心。
幸亏,这时盟军飞机赶到了。的潜艇舰长最怕盟军的飞机,甚至害怕听到盟军飞机逼近的声音。这就如同一场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商船对潜艇和鱼雷无计可施,但潜艇完全无力抵抗飞机的火力。随着空中掩护盲区消失,潜艇就无法的了,但是还有一些潜艇舰长在顽强的发动,直到他们的潜艇被飞机投掷的深水严重损坏才返航。
1943年3月20日,盟军幸存的商船驶进了安全港,这两支船队,出发时有100支商船,损失了21艘,而人只损失了一支潜艇,盟军的指挥官们意识到,如果他们不尽快做出改变,将彻底输掉大西洋战役。
盟军船队和护航舰队为什么会在潜艇面前一败涂地呢?在战争中,情况都非常复杂,任何单独的因素都无法形成决定性影响,但某些因素的作用会明显比其他因素都更重要一些,例如我们在提到的飞机。只要查一下当时的记录就可以看出,每一艘损失的商船都是在空中掩护的盲区被击沉的。
经过3月16日到3月20日的大海战之后,英国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向内阁汇报时,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避开潜艇群,而是应该运输船队从潜艇群的中杀出一条血。这个结论并不仅仅是为了在时期顽强,而是让盟军有了比以前更加清晰的目标,自此,盟军开始真正将战略竞争力量用到战略点上来,让护航部队的作战装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大幅稳步提高,其中就包括增加空中支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一个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发生的情况:没有制空权就保不住制海权。连狼群的指挥官邓尼茨都抱怨:“在海上作战时缺乏空中力量的支援,就如同只有一个拳头的拳击手。
但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没有任何一位高层指挥官认识到这一点。英国与海军都没有得到各自国家空军的公平对待。两国空军都是作为的军种,基本上只注重陆地的作战意图。空军重点任务就是为陆军提供战术空中支援、中程轰炸和确保第三帝国的空中防御。英国皇家空军,执著于远程轰炸,摧毁工业和削弱对方的士气。对飞机资源这么分配,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的征服就是通过陆地推进的,但英国皇家空军对远程轰炸的偏执是灾难性的,因为英国严重依赖海外贸易。1939年二战爆发的时候,负责从陆上向海上航线提供空中支援的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是不受重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空军资源让其他部门任意挥霍。
可以说,二战早期,盟军高层对海上空中力量的重要性这个战略竞争力量,是反应迟钝的。在1942年6月,哈里斯空军中将出任盟军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在他看来,如果将手中宝贵的远程轰炸机中队增援大西洋战役,简直就是隔靴挠痒,没有任何意义。
将空军作为战略竞争力量向大西洋战场倾斜,不是一两个大人物一声令下就能解决的,它不但需要观念转变,还需要技术提升。1943年初,一个工程师团队为B-24解放者轰炸机加装了额外的油箱,创造出了能够抵达大西洋海域空中掩护盲区的飞机,还有一些科学家给盟军的深水研发出了更高效的引信,美国科学家和军火公司共同为飞机研发出了绰号“费多”的空射声自导引鱼雷,专门用于对付潜入水中的潜艇。当然,还有那些苏格兰、北和纽的优秀教练员,将数以千计毫无经验的新兵训练成了专业的空军人员。
1943年那场盟军惨败的大海战之后,从6月开始,飞机击沉和意大利潜艇的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并逐渐超过了盟军军舰击沉潜艇的数量。1943年,共计有199艘潜艇被击沉,其中140艘是飞机的功劳。
1943年6月后,虽然北大西洋保交战仍然非常激烈,但是双方力量对比逐渐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越来越多运输船队能够毫发无伤到达目的地,英国这个海岛要塞才变成欧洲的大跳板。
这场战役完整演绎了什么是“不在非战略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或者,我们可以用丘吉尔的另外一句话“把压倒性优势的力量予以适当运用”。
这是“道”。它并不仅是指某一方面资源的数量,还有两个要素,也就是组织与质量,没有后者,数量并不能为胜利,缺少组织与质量,高层下达的战略指令就是一纸空文。如果指挥链下层作战人员没有合适的武器去发现和消灭敌人,如果不是他们组织有效确保了这些武器能够有效地投入使用,他们就不可能赢得任何一场与潜艇的站。
反映在很多现代组织中,这也是常见的问题,特别体现在传统转型方面。许多天天喊转型,也有很系统的战略,但并没有真正向新倾斜资源,还是仅将互联网当成一个渠道,这就和二战早期的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一样,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调整组织,以及提供技术与运营方面的质量改进。
这是“法”。认识到制海权的争夺,取决于制空权,是一个跨越。如果盟军为了海通线,依然将主要竞争力量投入到更多的反潜护卫舰,可能就无法赢得,至少无法这么快赢得大西洋战场胜利,正是加入了其他“跨界”元素,才实现了战局逆转。
企业竞争中同样需要“跳出画面看画”的能力。当其他手机厂商都在忙于和运营商搞关系时,小米如果不是另辟蹊径,从互联网渠道切入,就无法迅速崛起。而当厂家、市场、、用户都让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之后,这几年默默在二三线城市默默耕耘线下渠道的OPPO和vivo,却又杀出了一条血。
这是“术”。海上作战看似永无休止,充满艰辛与恐惧,双方军官都必须承担巨大的责任、应对各种挫折。这种较量,不仅体现在体力和意志上,还体现在双方能否向减员的部队补充新鲜血液,将作战行动进行到底。同时,更取决于能否每一级领导者的斗志和创意。盟军方面最早意识到空军重要性的,并非高层,而是一些才华横溢,又干劲十足的空军中层,他们开始参加海军演习,而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长们,则坐进了空军的战斗机——有的舰长甚至在1940年到1943年之间,将所有型号空中巡逻机都搭乘了一遍,但如果没有高层的支持,这些经验又有什么用呢?
任正非还提出过一个观点:要让听得到炮火的人来决策。他说: “我们后方配备的先进设备、优质资源,应该在前线一发现目标和机会时就能及时发挥作用,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拥有资源的人来指挥战争、拥兵自重。”这一思维,是对如何调动战略力量中“人”的要素,最好注脚。小村庄的风流韵事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