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年味渐淡 “客”气仍浓——客家春节习俗一瞥?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5-2-23 12:39:1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重庆中考论坛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学校zslpsh,重庆市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重庆中学生网站,重庆中学生网好,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中学学习网,重庆中学生网家教,重庆中学生论坛,重庆学生zslpsh,重庆高考论坛zslpsh,重庆中学排名zslpsh,重庆中学zslpsh,重庆中学生,重庆学生网中考,重庆中考zslpsh,重庆中学生交友,重庆初中生,重庆中学生学习网,重庆土话网,西南云南方言网,最新电影淘娱淘乐,tianyanmao.cn,重庆18680好,岳阳yy房产网,重庆18680,云南西南方言网,网店taoyutaole,电影淘娱淘乐,最新电影淘娱淘乐,电影淘娱淘乐,娱乐资讯taoyutaole,影视淘娱淘乐,taoyutaole笑话,taoyutaole淘娱淘乐,娱乐taoyutaole,时尚taoyutaole,重庆生活新闻,贵州西南方言网,027旅游新闻网,重庆特产18680,0871昆明旅游人才网,重庆生活18680好,观赏虾之家zadull,022天津交友,022天津交友网,水草造景zadull,18680重庆特产,0755深圳交友网,0755深圳旅游招聘,0755深圳旅游招聘网,0755深圳旅游新闻

  新华网台北2月16日电(记者曹典李寒芳)客厅里大盆姹紫嫣红的蝴蝶兰花开得正艳,是亲家送的;一对金黄喜人的虎头柑在桌上,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步入位于台北市虎林街公寓里的一户客家家庭,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来到钟克诚家里的时候,他正在热火朝天地写对联。这位65岁的客家老人说,每年春节前,他都要写好120多副春联,以备回乡时送给乡亲父老。

  不必看字帖,钟克诚自信地挥毫,不到两分钟就搞定一副:“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

  “的春联文化最早都是从传来,早期的春联就是在门前贴两张红纸,后来文人墨客多了,才开始在红纸上吟诗作对。”钟克诚向记者介绍说,“从前我随便写什么村里人都喜欢。现在有学问的人多了,常常要跟我点唱咧。”

  钟克诚的家乡在苗栗县苑里镇。往上追溯,他的祖辈早先从广东梅县跨海来台,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在,客家人是第二大族群,主要聚居在桃园、新竹、苗栗等地,据统计大约有420万人。

  和许多离乡的打工者一样,钟克诚十几岁时便离开家乡来到台北打拼,“出来四五十年了,但每年春节都必须要回乡祭祖,从来没有例外过”。

  客家人在除夕吃团圆饭前,大多要用三牲(一般是猪、鸡、鱼)祭拜土地公、祖先、门神和井神等,然后全家到正厅中吃“长年酒”。

  “农业社会嘛,要靠土地维生,土地公自然要多拜拜。”钟克诚解释说,“但我们祭祖的时候心中主要是前辈,也没什么特别的祈求,只要子孙平平安安就OK了。”

  三代同堂的钟家一共七口人。太太陈惠芳也是客家人,“春菜都已经买回来啦!”她指指厨房,“从前我们回乡要开三大桌,年夜饭提前两三天就要开始做准备,之后也是吃完一餐就忙做下一餐。男生买鸡买鸭,我们就要负责杀鸡杀鸭。”

  客家族群的移入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谈到舌尖上的客家菜,“客委会”网站上列举了许多让人食指大动的菜肴。

  比如,客家地区行之有年的四炆四炒,是客家族群宴客菜单的主菜,更是饕客们的最爱。四炆是指猪肚酸菜汤、客家爌肉、排骨炆菜头、肥汤炆笋干;四炒则是客家炒肉、姜丝炒大肠、猪旺炒韭菜、猪肺凤梨炒木耳。

  钟克诚说,客家人刻苦勤俭的鲜明特性,充分表现在菜肴特色中。比如一日三餐,早餐、午餐以米饭为主,晚上则多喝粥,因为白天要吃饱肚子多干活。

  陈惠芳介绍说,客家人过年一定要吃年糕、萝卜糕、发糕,代表“年年高”“发财”等意思,还要吃一种叫“长年菜”,用新鲜荠菜和鸡汤一起在锅里煮烂,每天烧开一下,可以连吃七八天,代表人吃了以后会长寿。“现在长年菜还是会煮,但为了健康不能保留那么久”。

  年夜饭之后,和的风俗一样,长辈要给晚辈派红包,发放压岁钱。“多的大概1000元(新台币,下同),少的也要五六百元。”钟克诚说。

  “我上小学时候,家里还是家族制的大家庭,家族有一位统一负责管钱的人,一般是祖父、长子之类,就像电视剧《大宅门》。”钟克诚解释说,“他会按人头给每个人派红包,大大小小都要给。”

  “现在我们回去过年,也要给爸爸妈妈钱,这不是压岁,是孝敬。”陈惠芳补充说。年夜饭和派红包环节结束后,就是除夕守岁。父母的客家人要守岁到很晚,因为相岁越晚,父母越长寿。

  新年的第一天对客家人而言很重要。“我爸爸妈妈都是很传统的客家人,初一当天如果天气不好,就会带我们去庙里拜拜。如果黄历上写这一年可能犯太岁,就要去庙里安太岁—用红纸写一张太岁,放在祖先供桌上,每天点一炷香。”陈惠芳说。

  和一些地方风俗相似,客家人在大年初一也有不少“奇奇怪怪”的讲究,比如初一早饭一定要吃素、初一当天不可回娘家、不能洗澡、也不能扫地等。

  一些讲究的客家人在初一到初二的时候,通常不扫地,家里有炮竹纸屑也没关系。到了初三,则用扫把向屋内扫,把垃圾积在内角,代表把财宝都扫进来,然后积了几天垃圾再一起清除,叫送“穷鬼”。

  初一之后,便和一样走亲访友,人叫“走春”,又是挨家挨户的流水席,村中的陈惠芬们便要忙里忙外地准备好一餐又一餐。虽然嘴上喊着辛苦,叫着回乡过年是个“大工程”,但钟克诚和陈惠芬却很怀念那时候的隆重与年味儿。

  “过去我们都是摆三大桌,过年特别热闹。现在一桌都坐不满了。”陈惠芬说,现在有些长辈过世了,有些亲戚离开了,还有一些年轻人趁春节假期外出游玩了,回乡过节的人也越来越少。

  陈惠芬说,他们也曾有一两年试过不自己下厨,去外面饭店吃年夜饭,但是不仅难订位、菜价贵,吃得还紧赶慢赶—外面饭店的年夜饭一般分两拨,5点到7点一拨,7点到9点一拨,得快点吃完他们好接待下一桌。

  今年春节,老两口已打算在大年二十九那天返乡,这几天正忙着购买年货。“现在也没什么人养鸡养鸭,我们和其他亲戚商量好,分头买一些生鲜、年菜、糖果。”陈惠芬说,“今年我们也只有简单的一桌菜,现在大家都讲究养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鱼大肉了。”

  “你们如果在过春节,干脆就到我家去,我们年夜饭一桌都坐不满咧!”钟克诚一家诚挚地向记者发出邀请,“就当是女儿来走娘家。对我们来说过年就是团圆,虽然年味儿淡了,但还是一年当中最看重的日子。”

  作者:曹典李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