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_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5-3-30 0:47:4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0年,惊蛰到底是哪天?

  针对今年(2010年)惊蛰到底是哪天的说法,众说纷纭。有的台历上说是3月5日,有的写的是3月6日。根据天文馆的权威说法,今年(2010虎年)的惊蛰是时间公历3月6日00:46。

  关于二十四气的日期,以每年一版的《中国天文年历》(紫金山天文台编)为准。

  关于“惊蛰”

  ●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开始有雷,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结束冬眠。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肝火容易旺盛,忌老年人动怒,容易眩晕中风。

  “惊蛰”常识

  惊蛰是什么 惊蛰的由来 惊蛰雷 惊蛰习俗 惊蛰吃什么 农事和民谚

  惊蛰是什么:

  惊蛰:jīng zhé

  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隶属于春季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鸟儿高飞的时节。但因为春暖乍至、春雷初响,把冬眠中的昆虫都惊醒了,开始活跃于天地间。农民历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春雷,是这节令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为何如此重要?

  ☆惊蛰与农事,春耕开始的日子。惊蛰是天气转暖的信号。“春雷响,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对于农民朋友,惊蛰的到来,预示着一年耕作的开始。

  惊蛰谚语

  ☆打春雷,收成会好。如果惊蛰当天或惊蛰后能听到雷声,则象征着好年景和一年的风调雨顺。

  惊蛰雷:一是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雷打惊蛰前,四十不见天”(杭州),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

  二是雷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如:“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三是惊蛰过了好多天都未听到响雷,那就会因缺雨水而影响收成。

  客家人非常重视惊蛰节气,认为惊蛰闻雷则年岁丰稔,反之,如惊蛰不闻雷声,就意味着是年要歉收。对于农耕为主的客家人来说,惊蛰闻雷即意味着春耕开始繁忙,没有停歇

  但是,不是所有地方都希望在惊蛰节后听到雷声,在贵州一带有忌雷鸣声的禁忌,否则当年会蛇虫。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二月二与惊蛰,青龙节的渊源。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

  ☆赏梅,梅花以惊蛰为候。每年惊蛰前后一星期左右是赏梅最佳时间。惊蛰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踏青、植树的好日子。每年的植树节就在惊蛰节气的前后。

  惊蛰习俗:

  ☆祭白虎化解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对你兴波作浪,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不能张口说人。

  老南京祭白虎

  由于历史上曾有10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因此南京人过节气也比其他地区更加丰富多彩。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不能张口说人。据史料记载,这种风俗主要在客居南京的闽粤人中盛行,清代时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打”霉运

  在,惊蛰传统上是“打”的日子,其中在湾仔的鹅颈桥最多人打。打是一种流行于、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希望借由此种巫术仪祀来、报复所谓的“”。

  打小的由来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霉运的习惯,亦即“打”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咒语。

  打的仪式

  很多人都将“打”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身边的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吃梨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吃梨的传说:多由“离家创业”之意

  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耀祖。

  惊蛰还吃些什么?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百虫宴”

  ☆除虫仪式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如湖北土家族民间有“射虫日”,于惊蛰前在田里画出弓箭的形状以模拟射虫的仪式。又如如浙江宁波惊蛰“扫虫节”,农家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的巫术仪式,将一切害虫的“扫除”。在民俗中,扫帚什么都能扫,如扫除妖怪、扫魂、扫除疾病、扫除晦气、扫除虫害。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大地,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传说中的雷公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传说中的司雷之神,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阳气,故称“公”。

  民俗搜索:山西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惊蛰过后复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又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诸如流感、、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所以,在这一节气中,应该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除此之外,关于惊蛰期间还要注意啥呢?

  “春困”和“春捂”是咋回事?

  按照一般的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虽气候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所以气候变化较大,有时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来的冷空气亦较强,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乍暖还寒。

  “春困”和“春捂”在这节气里尤为突出和重要。此时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了所谓“春眠不觉晓”的“春困”。

  关于惊蛰的文学作品

  编辑:王佳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