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呼和浩特“二月二”习俗:剃头、爆玉米花、接闺女_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5-4-12 12:33:1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叫《二月二日》。农历的二月二日,民间也称“龙抬头”的日子,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农民们在这一天准备春耕,并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在民间传说中,每逢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雨水会逐渐增多。所以,这天又被叫做“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咱们呼市地区广泛流传着的民谚,也由此流传下了许多与“二月二”有关的有趣习俗。

  有趣的民间传说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的由来,在各地有着许多的民间传说,即便是同一种民间传说,也有着不同的版本,比如武川县和清水河县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说法就有着一些差别。当然,各地在这一天的民俗活动也就不尽相同,可谓是异彩纷呈,各具特点,而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我国的民俗形式是多么的丰富和多样。在呼市地区,“二月二”这一天,民间家家户户都讲究吃面条、炸油糕、剃头、爆玉米花,为的是龙王,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此外,人们还要理发剃头,俗称“剃龙头”,预示着在今后的日子里有个好的面貌、好的头。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说法,比较普遍的是下面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武则天当了后,天上的玉帝十分不满,便三年内不许向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呀!”玉帝一看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只好传诏让龙王回到了,继续给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意思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另外,从二月二开始,春回大地,复苏,古人就认为,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而传说中的“龙”也会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然了,这只是民间传说。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农历二月二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间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们就开始张罗着春耕备耕。据《古今》中记载,清代的时候,每到了这一日,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老百姓抓紧时间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就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

  花样繁多的民俗活动

  既然“二月二”在民间有这么深厚的文化渊源,与之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自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了。在各种民俗中,“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恐怕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了。每到了二月二这天,呼市大街小巷许多的理发店往往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以前,在民间认为正月里剃头有“死舅舅”的说法,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后来,人们便又有了“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其实,虽然这些民间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但对于正月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来说,利用春媚的“二月二”去理个发,会焕发。除了理发外,在“二月二”这天,人们非常注重吃。而这一天吃什么,过去也是很有讲究的。“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都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呼市一些地方的居民还有个传统习俗就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这是因为,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到了正月初一、破五、元宵节的时候,肉也基本上吃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一颗猪头。所以,到了“二月二”的时候,就把它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另外,在呼市地区一些地方的“二月二”,也是接闺女请女婿的日子,俗称“闺女节”或“宝贝儿节”。按照旧的习俗,出嫁的闺女在正月不许看娘家灯。因此,这正月刚过,父母便急急忙忙接闺女了,还因此流传下了:“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俗语。

  有道是:“十里不同俗”,意思是说,只要相隔十多里地,这风俗习惯就会有区别,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便是呼和浩特地区的一些旗县,过“二月二”时的民俗也各有特色。比如地处阴山北麓的武川县,老乡们在“二月二”这天,要早早地起来,将铜钱或者是硬币放到桶里面,然后挑着去井里往回挑水。在往回走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洒水,到了家中后将水和硬币一起倒进水缸里,这叫做“领钱龙”。据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龙”进到自己的家中,达到招财进宝的目的。而在呼市郊区的好多农村,这一天还要举办像正月十五一样的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等民俗活动,老乡们习惯上把这样的活动叫做“出龙”。而类似的其他习俗还有很多。

  近些年来,有研究民俗的专家学者对“二月二,龙抬头”中的一些民俗活动持反对的态度,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应该说,正是这些独具匠心、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才使得我们的民间民俗活动异彩纷呈。民俗,顾名思义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它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种民间文化同样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