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莆田中秋节习俗有哪些?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送秋”

※发布时间:2018-12-4 2:34:4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昨日,秀屿区东峤镇魏厝村的魏丽婷正忙着上街为父母挑选衣物。再过几天就是传统中秋佳节,她正提前准备回娘家“送秋”所需的物品。在莆田,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出嫁的女儿“担”礼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表达尊亲爱亲的传统美德,乡人俗称为“送秋”。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至今,成为莆田市独有的中秋文化。

  在魏丽婷准备的“送秋”清单中,有莆田传统美食米粉、芋头、豆腐皮等,以及猪脚、板栗、月饼,还有给老人置办的衣服、鞋袜等生活用品。“因为我不是第一年出嫁送秋,礼物相对简单。虽然不会值很多钱,却能表达我们子女的一份心意,父母也希望我们回家聚聚。”魏丽婷说,平常比较忙碌,难以经常回娘家,每年“送秋”成了她最期待的日子。在和父母及兄弟姐妹团聚的同时,她也可以借此向儿子介绍“送秋”背后的文化内涵,希望可以传承这种美好的习俗。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每逢传统节日,不少年轻人通过微信转账给父母表达心意,但更多人选择的是坚守传统习俗。比如中秋佳节,出嫁的女儿携带礼物回娘家“送秋”,向家中老人嘘寒问暖,表达孝心,且“秋”字有“千秋”的寓意,祝愿父母长寿。这个传统以温暖、的形式在莆仙大地流传下来,与送“五日节”、送“年暝”合称出嫁女儿“送三节”。如果是刚出嫁的女儿,第一年回娘家给父母“送秋”,仪式相对隆重。父母还会邀请娘家整个家族的人,展示女儿送来的礼物,体现女儿对自己的孝心。

  “虽然嫁得远,我每年还是会回娘家送秋,一般在临近中秋节或者中秋节当天回去。”娘家在北岸的陈秋霞说,听长辈回忆,古时“送秋”的礼物是由女儿一挑着“花篮”进入娘,现在大家都简化了,只要带到娘家就可以。“其实重在送,只要是我们亲自挑选的礼物,是我们一份真诚的心意就可以了。”陈秋霞说,送的礼物一般体现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其中“猪脚”是必备物品。“父母绝对不会全部收下,而是象征性地留下一点,其它全部回送给女儿,代表留下脚,以后经常回娘家。”陈秋霞说,前腿代表男孩,后腿代表女孩,而“送秋”是女儿送的,所以一般是送后腿。

  记者从市非遗中心了解到,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田人称过中秋为“做秋”。“在莆田做秋,有着不少独特的习俗。”市非遗中心副主任宋国平介绍,“送秋”礼物包含着美好的寓意,不管是第一年隆重的仪式还是从简操办,米粉和芋头是必有的节令食品。对莆田人来说,过中秋相当于预热过小年,要与家人团聚“加餐”。“米粉是绵长的,寓意长寿;而芋头在莆田方言中跟熬是谐音,中秋吃芋滚米粉,表示到了中秋已经是下半年时间,之前比较清苦的日子已熬过去,苦尽甘来,将迎来新的进步。”

  在莆田市一些地方,女儿回家“送秋”,娘家人当天要“做秋”,将女儿送来的食物做成“团圆饭”。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大家不愁吃穿了,但在团圆饭上,父母都要吃女儿送来的食物,寓意有福气。宋国平介绍,除了出嫁的女儿,其他人也会带着月饼与莆仙特色礼品走亲访友,给亲戚好友“拜秋”,这种礼尚往来的风俗为中秋佳节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每逢中秋佳节,不少身在外地的游子也前世死因分析测试会回到家乡,和家人共同品饼赏月。“作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白塘秋月在中秋期间呈水天交映景象,游客可观赏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是个不错的品饼赏月好去处。”记者昨从白塘镇了解到,近年来,通过河道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白塘湖呈现“万顷琉璃波荡漾,一轮水镜月婵娟”的美景,其环绕的洋尾村是莆田市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因丰富的历史文化,每年中秋节众多游客都会慕名来此赏月赏景品文化。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