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护士也疯狂
法制晚报讯 除夕守完岁,正月初一就得出门走亲访友了,也就是拜大年,但这年怎么拜,一不小心搭错手那可就给人添堵了。忙忙碌碌年初一,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初论平时是否财神,都要祭财神,取新年进宝得财之意。到了年初三,一家人就都得守着门户,等着一个人上门了。自家有营生的,年初四这天可得虔诚地接五神了。
法制晚报讯 除夕守完岁,正月初一就得出门走亲访友了,也就是拜大年,但这年怎么拜,一不小心搭错手那可就给人添堵了。忙忙碌碌年初一,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初论平时是否财神,都要祭财神,取新年进宝得财之意。到了年初三,一家人就都得守着门户,等着一个人上门了。自家有营生的,年初四这天可得虔诚地接五神了。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新年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清朝以前,人们的拜年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叩拜,即跪拜,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清军入关以后,满族人的拜年习俗逐渐在老北京流行起来,此时,人们的拜年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蹲安。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晚辈给长辈行这种礼仪的时候,具体姿势是作为晚辈的男子左脚先向前迈一步,左手顺势扶膝;右脚,右手顺势下垂。平辈之间在行这种礼仪的时候,姿势不必到位。二是跪安。只可在“天地君亲师”五者面前行此大礼。具体姿势是男子左脚先向前迈一步,左手顺势扶膝;右腿,右手顺势下垂;左腿再,右手顺势扶膝。
20世纪以后,鞠躬逐渐成为老北京人的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此外,万福是老北京古代妇女通用的礼仪,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很少有人如此了。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
关于这一天的情形,《中华全国风俗志》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正月初二各家祭财神,其所祭财神,有由店铺购买者,有自小孩手中买下来。此类童子大半为贫困人家出身,欲乘此新年机会捞摸若干钱文,于是做成财神,向各住户串售,于门口大呼‘送财神爷来了’!愿意要者,付以一两枚铜元之代价,既满意而去。若不要者,亦不能回以‘不要’,盖避不祥也。只答以‘已有’。”
老北京人由于身份和职业各有不同,所以在和祭祀财神上也是各有不同。老北京人不一定常年财神爷,只是每到大年初二,都要临时从香蜡铺中“请”来一幅名为“增福积宝财神”的纸像。纸像上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比干丞相。除了“增福积宝财神”外,南方各省客居北京的商人祭祀武财神,一般是从香蜡铺中请来的印有黑虎玄坛赵公明元帅的纸像。山西人及北京附近省份的人在京城开的小作坊、小商店的则是关圣帝君。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不论平时是否财神、的是上述哪位财神,都要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取新年进宝得财之意。初二当天早晨的家宴必须是馄饨,也叫“元宝汤”。因为馄饨的形状像元宝。吃馄饨就是招财进宝,取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的意思。
王府宅门及绅商富贾在供品上相当讲究。例如,北京著名的“八大祥”、同仁堂等大商号,在历年祭财神时都用五大供:一、整猪或用猪头、前后蹄、尾巴,象征性地表示全猪;二、整羊或者用羊头、前后蹄、尾巴,象征性地表示全羊;三、整鸡;四、整鸭(鸡鸭褪了羽毛只留后尾上的翎子);五、红色活鲤鱼两条,用红绿线拴上,供在正中央,谓之“吉庆有余”(“鱼”与“余”谐音),又叫“一鱼二龙”,有借水得财之意。
正月初二当天,除了在家祭祀财神,有条件的还要去广安门外五显财神庙内进香。每当这时候,三更半夜就会有人起床等候在城门口,等到开城门后争取去烧“头炷香”。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所以民间一直对正月初三很重视。据说在宋真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下降,真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后又称“小年朝”。
初三夜,要把年节时用的松柏枝及所挂门神门笺等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的俗谚。民间以为,正月初三还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要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和豆类,因为“豆”与“斗”同音,不吉利。
正月初三的老北京,嫁出去的女儿们,要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礼物颇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却有不同。
在老北京,丈母娘及其家中所有人在对待姑爷的这个问题上,那是格外的好,可以说只能用“非常的客气”一语来形容,有个俗话叫做“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正是这“好”字的注脚。
那个时候的老北京人,走亲访友论到座次时,坐中无论长幼尊卑,姑爷的座次永远是头席的,姑爷坐下之后才是尊卑长幼依次而坐。不仅如此,家中来了一般客人,自家人作陪即可。若是姑爷上门,仅自家人陪客是不够的,还必须到村里请有身份的外人如长辈如村长之流作陪才行。
走亲访友中,若无特殊事物,一年中姑爷一般只拜见一次丈人——也有两次的,但不多见——这一次便是在正月初三。
在过去,正月初三这一天,一家子早早准备妥当等候姑爷上门。觉得时辰差不离了,就派一个小孩,在大门外等着,见来了便跑回去报告。一家子除了丈母娘外都要去大门外迎接。
丈母娘呢?有更重要的大事要做,即煮荷包蛋。一般是煮两只,家境好的也有煮四只六只的不等,而且煮好荷包蛋后要亲手端着,笑眯眯地望着甫一进门的女婿,只待姑爷亲亲热热地喊一声“妈,您老过年好”,便答应着赶紧递给姑爷享用。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向玉帝拜年并报告行为的,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据说神明述职,禀报,到了大年初四会再返回,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的,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俗语说得好:“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老北京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老北京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北京人口中的“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在过去,老北京一般的商店都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另外,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按说接五是在初五,为何要在初四晚上?原来,初五才是俗传财神生日,因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于是,这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早晨,名曰“抢头”,又称“接财神”。那时人们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仪式的准备工作开始,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财神后方可奉上。
接五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此时,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