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敌到友邦:法国与摩洛哥上百年恩恩怨怨的殖民史

※发布时间:2021-11-17 18:26:2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当我们来到北非旅游胜地摩洛哥时,在机场里听到的是法语,在大街上耸立着的大都为欧式建筑,牌上也是法语与阿语并行,一些餐厅的菜单更是只有法语,浓郁的欧式氛围让人不禁怀疑自己是在欧洲而不洲。那么,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摩洛哥会受到法国文化如此深的影响呢?这一切,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18世纪起,随着工业与启蒙运动的开展,法国的国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唯一一个拥有大西洋与地中海两条海岸线的列强,法国在大西洋上无法撼动英国的霸主地位,但在地中海上则几无敌手:西班牙已不再是当年在新的霸主,国内一片凋敝,其对广袤殖民地的控制力也与日俱减;意大利还未统一,诸邦混战不休;奥斯曼帝国则在1683年后战无不败,沦为了“欧洲病夫”。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巨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始终不足,无法整合国内众多的民族,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因而无力长期控制领土,其领地或被他国夺走,或

  有着如此有利的国际局势,法国自然而然地将其对外扩张的重点放在了地中海,渴望将自己的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地中海,将地中海变为法国的内湖,蚕食地中海周边的落后国家。其中,北非马格里布(阿拉伯语,以为“日落之地”,是阿拉伯世界的最西端)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与摩洛哥与法国的距离只有咫尺之遥,因而三国自然而然地成了法国向地中海南岸扩张的第一步。

  绿色标出的国家为马格里布地区,位于地中海御大西洋沿岸,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其中的阿尔及利亚在历史上更是以“谷仓”而闻名

  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在18世纪时仍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但由于奥斯曼帝国国力日渐衰微,对北非的控制力十分微弱,当地的军政实质上由本地的贝伊(奥斯曼的土耳其语,相当于总督)掌控,奥斯曼苏丹只是名义上的,无力改变当地的自治状态,也无力在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出现债务危机时两国。

  1830年法国借阿尔及利亚债务危机炮轰阿尔及利亚首府阿尔及尔,随后攻占了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由此沦为法国殖民地

  1830年阿尔及利亚因债务危机沦为法国殖民地,1881年突尼斯也因债务危机成了法国的国(英语Protectorate翻译过来就是国,是殖民地的一种特殊形式,法国是突尼斯的主国,突尼斯是其国)。虽然摩洛哥的国力并不强,但却一直维持着,没有像它的邻居那样于奥斯曼、法国与英国的。但随着工业的开展,摩洛哥与列强之间的综合国力差距越来越大。1844年,突尼斯曾帮助阿尔及利亚人发动法国殖民的起义,但力不从心失败了。唇亡齿寒,没有了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摩洛哥在这北非危局中也难独善其身。

  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摩洛哥王室力量的进一步衰弱,国内经济发展停滞,内乱频发,欧洲列强们在摩洛哥的产业与投资受到了,因而欧洲列强开始摩洛哥内政,并经济,来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摩洛哥自身的利益却被了。列强们在干预摩洛哥事务时因“分赃不均”发生了冲突,法国、西班牙、英国与在此纠缠不清。

  法国在暗中于19世纪末开始在摩洛哥扩展自己的范围,并于1904年与协约国盟友英国与西班牙达成了密约,试图与西班牙共同瓜分摩洛哥,建立国。不过却并不想眼睁睁看着法国由此坐大,立刻采取措施密约生效。

  1914年的一幅表现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海报,标题为“团结”,左为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右为象征英国的尼亚,中间为象征俄罗斯的俄罗斯母亲

  试图在摩洛哥问题上做文章,进而离间英法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欧洲优势增大,获得更多“阳光下的地盘”。于是德皇威廉二世在1905年亲自访问摩洛哥,试图摩洛哥在与英法开战时帮助,并摩洛哥的,这无疑损害了法国在摩洛哥的影响力,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由此爆发。

  同盟国元首合集,左至右分别为德意志帝国威廉二世、奥匈帝国弗朗茨·约瑟夫、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五世与保加利亚王国国王费尔南德一世

  1906年,为了避免外交纠纷升级为战争,法、英、西、德等列强与摩洛哥在西班牙召开阿尔赫拉斯会议,法德双方各做出让步,法国放弃对摩洛哥的控制权,但仍维持对法国与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摩洛哥还是被列强于股掌之间,对自己国家的事务毫无发言权,无法自身的利益。《阿尔赫拉斯条约》虽然暂时化解了列强围绕摩洛哥发生的冲突,使得摩洛哥仍保持,但也恶化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为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埋下了伏笔。

  梦见家里着火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后,摩洛哥愈发难以掌控国内局势,经政旁落法国人之手,部分港口城市变成了法国的租界,受到层层生活日益。1907年3月,摩洛哥马拉喀什城内发生骚动,在马拉喀什行医的法国医生莫尚在骚动中,凶手却逃之夭夭,摩洛哥未能将其绳之以法。同年5月,法国人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今达尔贝尔)修建港口铁时,不顾当地穆斯林的民风民俗,要按规划从穆斯林陵园通过,激起当地的。摩洛哥人自发组织起来,与正在码头上的欧洲人发生了冲突,有5个法国人在冲突中被。

  法国遂以上述事件作为理由,提出要保障摩洛哥的安全稳定与法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不久就迅速出动海军占领卡萨布兰卡和沿海一带的城镇,继而再以沿海港口为跳板,调动陆军深入内陆,侵占了卡萨布兰卡周边的土地,摩洛哥军队曾设法抵抗,奈何技术装备差距过大,抵抗很快以失败告终。面对法国的做法,摩洛哥毫无之力,只能任由自己的国土沦陷。

  1911年,摩洛哥人民再也无法其王室的软弱,一场反对摩洛哥苏丹阿卜杜勒-哈菲兹的叛乱迅速爆发。1911年4月,苏丹被叛军围困在非斯的王宫中,不得不向法国求援。法国在答应派军平叛的同时,要求将摩洛哥变为法国的国。此时眼看着法国又要获得一大块上乘的殖民地,心有不甘,又跳了出来反对法国的扩张,并于7月1日派海军豹号炮艇与号轻型巡洋舰前往摩洛哥阿加迪尔港,美其名曰贸易利益,实为要求从摩洛哥事务中分得一杯羹,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由此爆发。

  不过此次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尽管在国内一再鼓吹战争,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其独自面对英、法、西三国,有点力不从心,最终与三国。以对法国在摩洛哥扩张的默许,换到了法属刚果的一块殖民地。1912年3月,法国摩洛哥签订《非斯条约》,法国在摩洛哥享有驻军、行政、税收、经济等,摩洛哥的被取消,沦为法国殖民地,摩洛哥苏丹“统而不治”。随后法国与西班牙瓜分了摩洛哥,西班牙获得了最北部和最南部,法国独占中部,建立了国。

  浅绿色为法属摩洛哥国,深绿色为法属西非殖民地,红色为西班牙本土与西属加那利群岛,粉红色为西属摩洛哥国(今摩洛哥北部里夫地区与南部部分地区以及西撒哈拉)

  《非斯条约》使得摩洛哥80%的土地被划入法国区,从此摩洛哥经济被法国与西班牙所控制。两国在摩洛哥大肆肥田沃土,大批法国人与西班牙人涌入摩洛哥农村,名为开垦荒地,实为夺取土地,通过建立欧洲式大农场。法国与西班牙在摩洛哥的大小国营与私人农场数达到了惊人的6000座,在1913年至1955年间,法国通过巧立名目,明借暗夺了摩洛哥约100万公顷最好的耕地。法国与西班牙殖民者们在这些土地上大量种植柑橘、葡萄、软粒小麦等高利润农作物。两国农场生产的农作物,一半以上为殖民者所有,摩洛哥因此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

  在农田变成殖民者的欧式大农场后,许多农民无地可种,衣食无着,流向城市寻找生,成了殖民者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失地农民不是成了殖民者开办工厂中的工人,就是成了矿井中矿工。法国和西班牙的大财团、大公司先后涌入摩洛哥,式地开采锰、铅、锌、钴、铜、铁、磷钙土等矿产资源。大部分资源采出后被直接运往法、西两国,做成产品后再返销至摩洛哥。由此,法国与西班牙将摩洛哥变为了两国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摩洛哥人民日夜操劳,却管辖自己国家土地上的财产,还要花高价买回自己所生产的东西来度日。

  法国时期,摩洛哥虽然出现了公与铁等其他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但这些都是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建造或开发的。如铁网的建造,就是殖民者为了更加方便地矿产资源与农业原料,并在叛乱发生时更快地运输军队而投资兴建的。

  文化上,法国殖民者为了方便殖民地行政管理,在弱化阿拉伯语与柏柏尔语地位的同时,引入法语作为经贸与行政语言,并开办了大量使用法语教学的新式教育机构,推广在他们看来比摩洛哥原生的阿拉伯—柏柏尔文化更为“先进”的法国文化,以此对摩洛哥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暗中的效果,抵消他们对法国殖民的反感,但效果并没有殖民者想象中的那么好。

  虽然法国与西班牙顺利地瓜分了摩洛哥,但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码事。有着近千年传统的摩洛哥人民不会就此于两国殖民者的。《非斯条约》签订后不久的4月17日,摩洛哥军队在非斯发动了兵变,指挥他们的,要求恢复摩洛哥苏丹的权,不过由于组织不佳,兵变很快被,非斯也因此遭到了法军炮火的轰炸,一片断壁残垣。

  1921年9月,在西属摩洛哥的里夫地区发生了起义,当地的12个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部落连成一体,建立了里夫国,西班牙殖民军的入侵。摩洛哥里夫人民依托里夫地区的山区有利地形,灵活出击,用土枪土炮重创了武装到牙齿的西班牙殖民军,缴获了大量西军的,了2万多西班牙殖民军进攻的步伐。

  西班牙殖民军遭到惨败后,于1928年再次调集10万大军进攻里夫国,但又被同仇敌忾的里夫民打了回去。西班牙不甘失败,又法国共同里夫国,里夫军民不仅粉碎了法西联军的进攻,还由守转攻,解放了西属摩洛哥北区的大部分土地。

  这下法国和西班牙一起急了,调集40万大军反扑,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的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疯狂里夫人民的力量,但即使这样,两国也用了10年的时间才把里夫国运动彻底下去。

  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事使国与西班牙维持在摩洛哥殖民的成本大大升高,远超两国在此殖民剥削所得的利益,况且在二战结束后,摩洛哥人民族解放运动的热情进一步高涨,要求的呼声此起彼伏,斗争风起云涌。法国和西班牙眼看在摩洛哥继续殖民得不到什么利益,觉得不如承认摩洛哥。

  于是在1956年4月7日,法、西两国先后承认摩洛哥,废除所谓的“国”,两国殖民地合并为统一而的摩洛哥王国。

  尽管法国在摩洛哥50多年的殖民剥削给摩洛哥人民带来了,榨走了不少摩洛哥土地上出产的财富,但法国作为数一数二的列强,给摩洛哥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物质层面上,法国为摩洛哥带来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打下了摩洛哥的工业化基础,也给摩洛哥带来了美丽的街道楼宇和更为合理的城市规划;层面上,法国文化影响了摩洛哥的阿拉伯—柏柏尔—伊斯兰文化,使其更为开化,摩洛哥的社会风气也因此更为,更为化,法语也为摩洛哥与法国乃至世界沟通交流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窗户。而且最终,摩洛哥人没有以战争的方式来实现,因而摩洛哥与其原主国法国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如今摩洛哥仍与法国保持着紧密的经贸与军事合作关系。

  殖民是把双刃剑,在摩洛哥,法国做到了趋利避害的最大化,不仅给摩洛哥带来了现代化,而且也给自己多了一个亲密的伙伴。但是在别的地方,在不同的情况下,殖民给亚民带来的远大于此,殖民的本质是不容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