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经历了电影节下映、撤档、不断的重新定档传闻、漫长的疫情、影院复工之后,管虎备受期待的新作《八佰》,终于迎来了点映的日子,并将于一周后正式公映。
这一年,世界翻天覆地,这部2019年最受期待的华语电影再次归来,也让影迷有一种宛若隔世之感。
当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八十八师五二四团退守四行仓库,在那里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民的抗战士气。
1937年8月,日本密谋进军上海。9日晚,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在上海虹桥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身亡。日本随即往上海增兵入侵。
日本提出三个月中国的计划,而蒋介石则开始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提出《抗战自卫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中队开始主动应战。
淞沪会战末期,1937年10月,蒋介石决定撤出闸北(今静安)大部队,改为防守上海西部郊区,仅留下八十八师单独驻守。
蒋介石寄希望于即将在下个月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希望国际社会可以制裁日本侵略者。
而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则提出,不应全师主力,仅留一个加强营驻守即可完成蒋介石的目的,决定派五二四团第一营驻防四行仓库,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为最高长官。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中南部,苏州岸、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
其由银行和北四行的联合仓库,即紧靠北的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因为四行更加知名,所以一般被叫做四行仓库。
在和妻子告别时,谢晋元就表示:“把你们留在这穷乡僻壤,实在是万不得已。年老父母和抚养年幼子女的重担,本应该由我来挑,但作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所以现在不得不交给你了。”
为了四行仓库,谢晋元用沙包将门窗封死,二楼以上门窗封一半,留下射击口,电线全部切断,也不能生火煮饭,以免目标。
参加四行仓库战的孤军,一共414人,而为了虚张声势,谢晋元在被租界的英军询问时,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
从仓库送出的伤员,也统一回答一共有800守军,这也是“八百壮士”称谓的由来。而他们要对抗的,则是日军王牌军第三师团。
由于四行仓库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气包,日军既害怕误伤英法租界军队,也害怕引发不可的大爆炸,不敢进行轰炸和大范围炮击。
闸北的战斗更是鼓舞了全上海人民的士气,不少居民隔着一条街,在楼上为孤军加油,提醒他们日本兵的行踪。
日军占领了四行仓库一侧的交通银行大厦,并在四行仓库背面部署加农炮射击,但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厚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但狡猾的他们还是切断了四行仓库的供水。
上海市民自发为孤军送来了大量粮食物资,趁着夜色被拉到了仓库里,也有一些记者爬过沙袋,进入了仓库。
当时四行仓库守军,并没有携带旗帜,整个上海也都挂上了日本国旗。谢晋元为了提升军威,提出想要一面旗挂在四行仓库屋顶。
关于杨惠敏送旗一事,一直存在两种说法,在医生陈存仁所著的《抗战时代生活史》写道:“突然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了一面大旗帜,在枪林弹雨之下,跳入苏州河,泅水到达对岸。”
而另一位英国工程人员则回忆过,自己亲自送杨惠敏爬过一段直径75厘米的管道过河送旗。这段故事,后来刊登在《时代周刊》上,并配上了杨慧敏的照片。
1937年10月29日,四行仓库战已引起各方关注,英美等国代表向国民递交,希望以“主义原因”停止战斗,实则是想仓库附近的租界不受。
蒋介石经过思考后,认为作战的最初目标已经达到,撤离仓库。日军本以为仓库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恐也难以拿下,于是也同意了撤军,并没有过多阻拦(这也和1975版电影孤军在日军炮火下过桥,惨重不太相符)。
谢晋元虽并不愿意,希望继续作战,但依然选择了服从撤军命令。部队通过垃圾桥,进入英租界的所。
进入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中,开始了四年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
1938年,随着孤军的事迹被各方报道,英租界也成为了上海爱国市民的寄托,有很多人经常前往英租界,为孤军赠送物资,在上海沦陷一痦子的位置与命运图周年时,孤军营更是顶住了各方压力,在营地升旗以示纪念。
之后,汪精卫了四个叛兵,于24日早晨,谢晋元带早操时,将其刺杀。谢晋元的日记,也停留在了他被刺杀的前一天。
作为战俘的幸存孤军,被派到不同的日军进行劳动,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另一些人则幸存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在《八佰》之前,四行仓库战曾两次被搬上大银幕,片名都叫《八百壮士》,第一是1938年由应云卫导演,袁牧之主演的战时版。
其现实意义可能不亚于1942年美国参战后所拍摄的《卡萨布兰卡》,是一部鼓舞中民士气,团结抗战的佳作。
电影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讲述袁牧之饰演的谢晋元,率领孤军与日军奋战,同时上海人士欢欣鼓舞,支援孤军,最终两条线以陈波儿饰演的杨惠敏渡水送旗事件交织到一起,达到。
1975版《八百壮士》几乎与1938版保留了相同的结构,谢晋元和杨惠敏两条线并进,最终以送旗达到。
此外,还增加了淞沪会战敌后小队护送谢晋元家人离沪,上海街头巷战,日本舰队进入上海外海等大场面内容。编导为了增加戏剧效果,改编历史,结尾全家团聚。
除了主演柯俊雄和林青霞外,本片亦有不少当时港台地区的巨星加盟,包括秦汉、张艾嘉、徐枫和冯淬帆等。
值得一提的是,参演本片的秦汉其实就是淞沪会战指挥官之一,当年死守四行仓库的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之子。要不是去年管虎拜访秦汉并发了一条微博,很多影迷可能也并不知道这一层关系。
1974年,他以一部《英烈千秋》开创了大制作主旋律电影的先河。相较于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他的作品更关注战争中的一个个物英雄。他和演员柯俊雄也多次合作,塑造了一个个抗战英雄形象。
在《八百壮士》之后,他还拍摄了《碧血黄花》、《辛亥双十》、《八二三炮战》、《国父孙中山与开国英雄》等主旋律电影。在2011年获得金马终身成就。
1975版中林青霞扮演的杨惠敏游泳过河,不惧炮火的形象过于深入,大部分人也都更愿意相信陈存仁的故事版本。
那时的林青霞刚刚出道三年,虽然比送旗时的杨惠敏大了几岁,但依旧青涩,这也是当时多演琼瑶爱情片的她,第一次出演大制作战争电影。
2010年,崔永元推出了半动画半纪录剧集《我的抗战》,其中第二集就讲述了四行仓库战的故事,是主流纪录片中,较早涉及这一历史的作品。
本集追踪了八百壮士中最后去世的两个位英雄王文川和杨养正,特别是细致采访了王文川,借他之口,重现了战斗的前因后果,并还原了一个较实的谢晋元。
王文川在解放后,常年隐瞒自己的身份,直到去世前才回到四行仓库,见到老团长的雕塑,不人唏嘘。
如今四行仓库参战英雄已全数去世,历史早已翻篇,而国产《八佰》,在后“新冠”时代,以影院救市之作的身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