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 谈PC产品中被误读的

※发布时间:2018-5-3 21:20:3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无论是超极本还是笔记本,在外观上却越来越简单,这不得不说是受到了一些极简风格的影响,但多数的 PC 厂商在面对设计时,所做的工作都是将元素进行“减法”化,更强调单一线条和配色的美感,机身上原本的明暗对比、高色阶、渐变都没有了。这种简单为美的思 到底是一种图省事还是为了追求直观的表现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Envy 13 是 08 年的一款轻薄型笔记本,在顶盖上方使用了激光蚀刻技术,最巧妙的是巴洛克纹理的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像素点阵来进行布置的,这个工艺并不复杂,但巴洛克纹理 是对Voodoo(Envy前身)这个血统来自欧洲的 PC 品牌做出了解释,而像素点则代表着个人计算。这样的外观并不简约,但却是“有故事”的,然后我们在来看看最新的 Envy Spectre XT,这款超极本是整个系列的最新作,表面是一整块铝合金,去掉了除 Logo 外的任何装饰性元素,机身上只有简单明快的线条。

  两代Envy对比下来,相信 10 个人会有 9 个人更喜欢右侧的 Spectre XT,这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砍掉了背后的“情节冲突”来实现简单美。但是除了这些,好像就没有什么了,整个产品太过唯美,好像失去了隐藏在背后的灵 魂,而用户也失去了窥视这些灵魂的机会。

  上图是同一个系列的不同尺寸的两款产品,从屏幕边缘的细节上看,右侧的在中间多了一条挖槽,这是为了方便手指将屏幕展开时拥有更好的持握感,而左侧的则去 掉了这条挖槽,为了追求极简后的结果,最后出来的视觉体验非常纯粹,但功能性被削弱了,别小看这一道挖槽,它也是我们的手去识别笔记本的重要坐标。

  另外,这种简化的方案,让产品失去了自己的品牌辨识度,如果笔者不说一定会有人认为是MacBook Pro。

  极简美学这个命题过大,在 ZOL 讨论极简美学,有点像在红动中国讨论显卡性能,单纯的去辩论极简风格是好是坏,可能显得很弱智,也无法讨论出结果来,笔者只是希望以一些不够极简的例子,来试图解释自己思维的过程。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肖像画作,对于这幅作品有无数种解读,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暗技巧,达芬奇在这幅画中使用到了他所首创的明暗渐 进法,用光线和阴影来表现透视的效果,人物脸部轮廓通过不同层次的明暗来实现一种逼真的空间感,还包括人物身后的村庄和山脉,都非常的细致。

  不过,在文艺复兴前期的中世纪绘画风格中,作品一般都是通过线条来表现透视,色彩也比较单调,明暗渐进法的出现让绘画在文艺复兴时达到了巅峰,一直到梵高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的几百年内,都无人能超越达芬奇建立起来的三维空间绘画体系。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绘画作品上看,是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用三维空间的思维来处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模拟现实,所得到的进化建立在一个不断增加细节的过程上,达芬奇说自己一生从未完成过一项工作,至死都在完善这幅《蒙娜丽莎的微笑》。

  不少人包括以前的笔者也认为,极简的设计可以让产品拥有更长的耐久性,更不容易过时,那么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看一看 Mac OS X 的 UI 设计在这12年里的变化。

  苹果这个月最大的新闻莫过于 Scott Forstall 的离职,他不光是 iOS 的第一负责人,更是 Mac OS X 系统以及 Aqua 用户界面的最初设计者之一。他是坚定的拟物化风格的簇拥,从 Mac OS X 10.0开始,UI 设计都模拟现实中的经典设计作品,所以 Mac OS X 的风格不是极简,而是仿真。

  这是最新的 Mac OS X 10.8,如果我们去对比一下 DOCK 上的图标变化,几乎发现不到有哪些根本的变化,图标的边缘更加柔和平滑,反锯齿效果更明显,依然是不断的增加细节。并且能够利用技术来进行推动、补强,Retina 显示屏用四个像素点来渲染一个像素,图标文件大小也因此从 209 KB 增加到 1.7 MB,但最终实现的效果就是所有的系统图标更加真实可信。

  从MS-DOS 到 Windows 3.2 是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过程,一直到Windows 95,Windows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黄金时代,整个系统华丽的巅峰则诞生在Windows Vista,直到现在笔者仍认为Vista是所有Windows界面中细节最丰富的,但这也影响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到了 Windows 7 开始做出了,到了2012年,Windows 8 彻底回到了最初的风格。

  从最新的 Windows 8 的系统图标上看,四个直角矩形构成是视窗以一定的倾角呈现,会给人一种纵深的感觉,相对于 Windows 1.0 来说要更加“言之有物”,但同样是一种极端简化的方案,这个图标带来的结果就是产生极端的符号化,它简单直接,能更引起视觉刺激,而微软品牌本身有很强的 符号影响力。

  Windows 8图标也好,的也好,的万字符都是将自身高度的符号化,这种极端简化方案不是灵光一现的点子,而是需要受众者有着很长的沉浸时间,需要充分引导和使其领会。

  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PC产品,都不能以情节冲突和细节作为极简的代价,这样成就不了经典。想一下,为什么经典的绘画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简笔画,为什么 静态长镜头从未拿到过奥斯卡项?极简思维是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需要漫长、复杂的形成和提炼过程。迪特拉姆斯说:“Less, but better”,越简单的东西背后的工作反而越多,极简设计绝对不仅是做减法的工作。

  回到PC的产品上,设计需要为功能服务,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就像早起的ThinkPad笔记本,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款产品并不简约,但让我们觉得舒适, 而这种舒适成就了ThinkPad的品牌符号,而现在PC行业流行的所谓“极简”,让功能失去了人性化的一面,是懒于思考的,没有人会去“为什么要这 么做”。当用户被一些简单直接但缺乏耐久性的设计吸引的时候,厂商有义务去纠正,而不是那种在硬座车厢里提供花生、瓜子、矿泉水的廉价贿赂,而制作优秀的 产品和短暂的取悦用户是两码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的劳动节...[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