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有过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卡萨布兰卡,但在今天,达尔贝达正在替代那个充满旧殖民风情的前身,人们将记住海岸边那新月白的奢华清真寺,而不再是地中海沿岸普遍坐落的希腊式白色民居。在中世纪以前,位于北非最西端的摩洛哥便是世界的尽头了,而这世界尽头之地的城市,更备受厚爱。
卡萨布兰卡在葡西双语中的含义皆为白色之城,15 世纪的葡萄牙人为这座城市命名,18 世纪西班牙人跑来一看,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声,这之后法国人又将它建成自己的后花园,成为欧洲人的度假胜地。一部好莱坞让城市名声远扬,成为文艺青年谈情说爱时必备的背景板,连情歌里都在唱身临其境牵着手,如在吕克饭店。我们避开晃动的光线,但月光洒满你胸前,在那辆老式雪佛莱车里。不知是光影还是梦幻?占人口绝对多数的 穆斯林居民变成了空气和观众,让位于各地异们自带灯光地顾影自怜。
对于此,摩洛哥人必定很有想法,他们与欧洲文明共存或争斗了 1000 年,对化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他们肯定感谢全世界的文艺青年和情侣们对城市的空想膜拜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但也需要为自己的城市正名—此处并非单纯伤风悲月的场所,它可是达尔贝达,北非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在阿拉伯世界首屈一指。
摩洛哥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炎热多属暴晒造成,在外注意防晒补水的话,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今年的月 6 月 18 日开始,届时达尔贝达的游客将会减少很多,因为 穆斯林要遵守斋月白天不吃不喝,所以大家得留在家里不能出来旅行,达尔贝达的大街小巷会一下子显得很多。
达尔贝达虽然是著名的度假城市,但真正值得游览的风景名胜并不多,它更多起到港口城市的经济职能,所以长久以来,大家对它的印象难免停留在电影所营造出来的殖民怀旧风情上。为此摩洛哥执政者希望让城市去除殖 色彩,恢复其阿拉伯城市的面貌。所以, 大清真寺选址在此,而非首都就不奇怪了。
哈桑二世清真寺临海而建,其作用和 类似,让你从海上远远就能看到它,从而在心中涌起虔诚朝拜的思绪。国王选址在这里,与伊斯兰教认为的宝座在水上有关,也与王朝祖先从海上而来有渊源,他企盼清真寺与王朝都可以于世。
但这份浪漫也带来了现实的缺陷,清真寺距离市区有段距离,虽设计上可容纳 10 万人同时礼拜,但一天要 5 次的市民何必舍近求远大老远跑海边。所以就算在斋月,清真寺内信徒也不多。不过这也方便了旅行者更好地参观,如果想拍照,最好清晨来,因为傍晚会水雾弥漫,影响拍照效果。
清真寺的外立面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与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中,绿色与铜色映衬的 200 米白色高塔,远观便知不同于其他地中海式白色建筑,有着强烈的伊斯兰印记。设计师虽然是地道法国人,却将伊斯兰建筑中常见的精雕细刻发挥到了极致,摩洛哥比不上财大气粗的中豪大手笔,只有胜在用心良苦,国王召集了全国上下数千名工匠,完全凭精湛的手工艺雕出了这座清真寺。
清真寺内部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与马赛克镶嵌装饰,除按照传统清真寺空间布局外,供女性使用的空间达 3500 平米,这一点备受瞩目。最上一层还装有活动屋顶,可让阳光直接照射进寺内。寺内还有自动消防装置、通讯系统和设备,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清真寺。
寺内还设有博物馆与古兰院,并建有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这似乎与另一个北非强国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有抗衡之意,不过重视文化的竞争对国家来说总是好事。清线 亿欧元,建造清真寺的经费除了募捐外,也多收了几年的国税才把窟窿填补。今天,以前国王名字命名的 大清真寺已成为北非伊斯兰建筑的标杆。我们不一定做阿拉伯世界里的最大,但我们一定做最好——摩洛哥的野心,通过达尔贝达的清真寺显露无遗。
在达尔贝达,建筑是阿拉伯式的,就连哥特风格都得有点阿拉伯式雕梁画栋;食物是地中海式的,欧洲游客的挑剔了本地人的肠胃,阿拉伯式的粗放与大快朵颐在此很难寻觅;音乐是黑非洲的,充满节奏与动感。达尔贝达人表示,摩洛哥是地中海的宝珠,大家都是最强盛的时候来摘取,地中海文明、伊斯兰文明、大航海文明等等,各文明都在最好的时期在此驻足,令摩洛哥人的眼界也格外开阔。在摩洛哥,除了年长一些的妇女和农村妇女外,一般职业女性和青年女子都不戴或很少戴面巾。
而达尔贝达更是,穿着前卫的女郎走在街上也见怪不怪。男女之间的界限也不像海湾国家那样严格,非得坐不同席才行。但这并不意味女性游客可以掉以轻心,在摩洛哥女性地位还是很低的,单身女客如遇纠缠,最好马上离开而不是与其争执。
但与其他阿拉伯世界的相比,摩洛哥又是充满希望的:新世纪里新国王迎娶了一位美丽的工程师,承诺一夫一妻,并积极推动体制变革国家和平发展;国家的 P 稳步增长,除了旅游业外,农业也十分喜人,公变得四通八达。虽然伊斯兰世界最近到处都不太平,欧洲人还是喜欢来达尔贝达——他们的卡萨布兰卡度假,贝克汉姆 5 月份邀请一众好友,包括李玟夫妇在达尔贝达庆祝了自己 40 岁的生日
或许是千年的纷争让达尔贝达的人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什么是的,唯有适应变化,才能让国家,让城市延续下去。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上,勇于走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前面,则是摩洛哥的梦想。
摩洛哥地毯在北非地区十分有名,不仅因为羊毛质地好,也因为其种类繁多,花纹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拉巴特地毯多用三角或钻石图案;高阿特拉斯地区的地毯花纹对称;中阿特拉斯地区则偏好缜密不对称花色,能厚近 4 厘米;出自沙漠游牧民族柏柏尔人之手的地毯很好辨认,波浪线代表起伏的沙丘,还有骆驼、星星等地理元素,风格质朴;吸收了奥斯曼土耳其或西班牙摩尔风格的阿拉伯地毯则更华丽。
由于 穆斯林禁酒,所以摩洛哥人以薄荷茶为主要消遣饮料,他们也很讲究薄荷茶具的设计,喜欢做得五彩缤纷,白天看着透亮,晚上看着梦幻。
如今遍布各个文艺咖啡馆餐厅的玻璃彩灯之鼻祖,正是在摩洛哥,原名 Henna Lamps,工匠们以伊斯兰艺术特有的瑰丽色彩与图文,和玻璃马赛克拼贴而成,风靡世界。本地玻璃彩灯因为都是手工制作,造价不菲。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