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一部还没有上映就已经被宣传得相当红火的电影。第74届金球7项大的成绩、第89届奥斯卡追平《泰坦尼克号》的14个项提名,引发了相当的期待。不过,《爱乐之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势头强劲。除了首日票房差强人意,之后的几天,《爱乐之城》甚至没有和春节档贺岁国产片《功夫瑜伽》以及《乘风破浪》拉开太大的距离,遑论追逐同期上映的好莱坞《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爱乐之城》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一部还没有上映就已经被宣传得相当红火的电影。第74届金球7项大的成绩、第89届奥斯卡追平《泰坦尼克号》的14个项提名,引发了相当的期待。不过,《爱乐之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势头强劲。除了首日票房差强人意,之后的几天,《爱乐之城》甚至没有和春节档贺岁国产片《功夫瑜伽》以及《乘风破浪》拉开太大的距离,遑论追逐同期上映的好莱坞《极限特工:终极回归》。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局面,歌舞片的类型特性恐怕是首当其冲的原因。向来“一言不合就嗨歌尬舞”的歌舞片,几乎是所有电影类型中离现实生活最远的一种。爱这个类型的影迷,沉醉于其轻歌曼舞的造梦世界;对这种类型没有偏爱的人,却觉得融入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歌舞片和舞台剧的接受基础都不太好的中国观众来说,单单电影开头在大堵车的上人们忽然就载歌载舞起来的那个典型歌舞片开场,或许就让部分观众出戏了。导演埋在镜头中的致敬《雨中曲》、《卡萨布兰卡》和《无因的》等老电影的内容梗,以及灯光场景处理中对舞台艺术的借鉴,也同样不是能够直接普通观众的点。
而《爱乐之城》的故事讲述方式,可能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观影感受。在电影近2个小时的篇幅中,前面100多分钟都在讲一个看起来很寻常的故事一对追梦的男女偶然相遇,由误会到和解再到相爱,因为现实中的困境发生矛盾,又再度和解。真正华彩的段落在电影结束前的十分钟才出现:男女主人公并没有守着彼此“我会永远爱你”的誓言一直相伴,分别5年后再见面时,他们已经遵循梦想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在相顾无言的重逢中,关于爱情的完美结局只能是一场幻梦。这场如同进入平行世界般的幻梦,足够唯美足够动人,的确令结局有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也赚足了眼泪。可如果说这样的处理足以抵消片子前面在节奏上给人的缓慢感,大概还是略欠力度。
关于为什么要给电影现在的结局,影片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在1月24日《爱乐之城》的中国首映活动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引你人生正途的,也许恰恰就是那些“错”。这个答案,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给电影最好的注解。
以人物命运为着眼点,女主角米娅想要做英格丽褒曼一样万众瞩目的演员,但在男主角塞巴斯汀的劝说下开始尝试小众的剧场独角戏创作;而塞巴斯汀因为米娅的希望选择了乐队的稳定工作,开始做一些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以上行动对于两个人本来的梦想而言,似乎都是“错”。然而女制片人是在米娅并不成功的剧场演出中发现了她的闪光点,给了她演艺生涯的重要转折;塞巴斯汀有了乐队的收入,他一直以来想要经营一家爵士乐的酒吧的想法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正是走过了这段爱情的“错”,他们才成就了对方真正的梦想。
从电影本身出发,道理也一样。按照传统正,歌舞片应该是热闹欢腾的,但《爱乐之城》表层的欢乐调子下却始终藏着一丝忧郁。电影主题曲《繁星之城》,是一首缓慢而伤感的曲子;全片反复出现的男女主角爱情主题的配乐,也是舒缓而清冷的小调,直到最后的幻梦中才做了稍微热情些的爵士化改编。电影的结局更不是观众习惯的大团圆式的happy ending。可是反过来想,电影如果没有走这些在类型模式上看似“错误”的线,如今这个震撼的幻想结局成了现实的存在,我们还会于那份跳出套、因未得到的遗憾而更显珍贵且美好的爱情吗?
我想,《爱乐之城》之所以不完美却仍旧打动的原因恰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电影这门有关光影的艺术里,某些走了“错”却还是殊途同归达到爱与梦想彼岸的可能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