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块钱一台电风扇老萨克斯手激动地给快报打电话

※发布时间:2019-2-4 15:00:0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8月28日20:57,陆先生来电:今天我家的乘风牌电风扇坏掉了,以前过看到湖墅北哑巴弄口不到点,有个卖乘风电扇的,我就拿去修了,结果,花了三块钱,十分钟了,好像轴承都换了。

  现在修个电视机打开盒子就要60块钱,这样一个年代里,乘风电扇完全可以多收点费的,小小的店里,几个老员工,修个电风扇三块钱,肯定是没得赚的,但他们依然在默默地继承一种和承诺,默默地履行着一种责任,就像乘风电扇的一句口号:质量上乘。

  这是我们杭州的老企业了。我五十多岁了,感触特别深,这些人年龄跟我差不多,有几个还戴着老花镜,很敬业。老员工的淳朴和真的让我很,年轻人真应该好好学学。跟他们比,我报个料拿报料费太渺小了,这个料如果快报登了,我不要这报料费了。真的!这是一种,是一种城市的,就体现在这样小小的事情中。

  他家中客厅装了一台壁扇,已经有十六七年了,一直很好用。前天,壁扇转动出现了壳咯壳咯的响声,有点卡。陆先生以前自己给家里另一台杂牌风扇换过电动机,略知一二,知道壁扇可能是因为一个小轴承时间久了产生磨损。

  “如果不修,齿轮也会磨坏的。我这风扇是古董级的,当时买也要100多块钱,连修理师傅都说好久没修过了。我听到3块钱时,以为没听清楚,反问了一句:30元?师傅又重复了一遍:3块。我就掏出了三个1元硬币,我觉得,最少也要收个10块钱吧!”

  虽然家里早装了空调,但一整个夏天,除了最热的几天,陆先生大多还是用电扇。他感慨:现在电扇牌子多,但能用上几年就算不错的了,不像乘风电扇,过了十几年还没事。你看,零件换过,又能用上好几年了,多好啊!

  陆先生家还有一台落地式乘风电扇,是1982年结婚时配置的,花了145元,从电扇厂门市部买来,全铁制,没有塑料,他印象特别深。

  “当年乘风牌电扇风靡一时,这是和电视机、缝纫机差不多档次的‘大件’,上了年纪的杭州人,应该都用过吧。”

  门口牌子上,“质量上乘、风行全球”几个大字很醒目。店面不大,二三十平米的大厅里,摆着台扇、落地扇、鸿运扇等很多种风扇,有的开着,风呼呼地吹。

  售后维修处紧挨着销售大厅。前面一张长桌子,放了两台老式乘风电扇。中间有个架子,堆满各种零部件。架子后面一条长桌,两个位子。

  昨天中午12点多,五六位四五十岁的维修师傅正休息。问起陆先生的表扬,都忙不迭推辞:风扇肯定要,这是企业服务啊,有什么好说的,很正常嘛,价格都是公司的。

  放满零部件的架子上挂着张单子,是维修部件价格表,50多种零部件中,5元以下的占了约三分之二,最便宜的只要1块钱,最贵的是换电机,160元/只。

  阿姨姓胡,70岁,家住三里亭,特地坐公交车赶了过来,“有什么问题来这里修,我放心,去别的地方我不放心。上回,我就拿过来加过一次油。”

  约15分钟后,胡阿姨的风扇了:收费15元。临走,季师傅帮胡阿姨把电线整齐地卷好,让她横着拿走。

  “来这里修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年轻人用乘风牌的不多了,现在市场里牌子也多,他们买回去用坏了往往是再买一台,一般不会去修了。”56岁的吴师傅说,那天陆先生的风扇是他修的,壁扇不大,圆形,有近20年了,“我们的产品啊,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因为有些风扇早停产了,零部件也没有了。”

  负责人季师傅说,门市部楼上就是公司,另一个门市部在双荡弄,但维修基本集中在他们这里,附近不少老人会时常拿着电扇过来,一些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的,他们会上门修理,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就不收钱了。

  50多岁的诸暨人吕先生家住老汽车东站附近,昨天骑着辆老式自行车,驮了风扇来了。扇叶、罩子都已拆掉。“这样方便拿,风扇不怎么转了,太可惜了。”吕先生在杭开服装厂多年了,风扇是他十五六年前买的。

  “这风扇真当好,风大,现在两台也不如这一台,这么多年都很好,用上一晚上它电机也不会发烫,拿起来也有分量,我们知道轻重。我对它有感情了,虽然现在不太用,开空调了,可我实在不舍得扔,如果是其他的早扔了。”吕师傅的厂里,装的吊扇、壁扇也都是乘风牌,“我只认这牌子。”

  季师傅仔细检查后,上了油,风扇又会转了。“线圈老化了,颜色都变了,加点油还能用,但时间不能太长。”季师傅吕先生。

  据报道,它的生产企业杭州电扇总厂建于1958年,曾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电扇生产企业。1997年曾与“华美”、“金鱼”、“东宝”联合组建杭州家电集团有限公司(之后更名杭州金松集团),但这个联合体很快于2000年解体。2003年,杭州乘风电器公司(杭州电扇总厂)改制后成立杭州乘风电扇有限公司,2010年,该公司27.5%的国有股份转出,今年6月,又拍卖了37.22%的股权,至此由一家国营电扇厂,成为完全由自然人股东构成的民营企业。

  几位维修师傅经历比较相似,几乎都是从参加工作起,就在电扇厂上班,可以说当了一辈子工人。当中最年轻的47岁,为乘风服务也已二三十年。他说,乘风电扇早年卖一两百块,现在也就卖两三百块,没怎么涨价,现在利润薄了,竞争又激烈,销量不算大。

  “上世纪80年代企业形势最好,那时候都要加班加点,停车场都停满了车,风扇销往全国,像东北,都是一车一车拉过去的。当年乘风是一个很响亮的牌子,能在电扇厂工作,是很不错的。”季师傅一说开,其他几位师傅纷纷点头。

  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师傅说,他是上世纪70年代末插队回来分配到厂里的,开始是在钢铁厂,1981年几个厂都合并到乘风电扇厂,他就到了车间,当装配工人,“那时年纪轻,也不知道累”,电风扇还靠人工装,后来,厂里引进了生产流水线,风扇产量越来越高。

  老厂在马塍上,最鼎盛时,工人有1700多人,每天车间生产1000台甚至2000台风扇,光一个装配车间,就有两百来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形势慢慢走下坡了。广东那边冒出了很多厂,省内也有,电扇价格压得很低,竞争很激烈。再到后来,乘风电扇改制了,厂子也迁到慈溪去了。门市部也换过好几个地方了。

  “那时很多人了,有的转业,有的做生意去了。我们对电扇也很有感情,就留下了。前不久,股权也转变了,但这些对我影响不大,再过几年,我们就退休了。”一位老师傅悠悠地说,一边鼓捣那些旧风扇,手指所及,就像抚摩着养育多年的孩子。

  吕雉的情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