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教育离不开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2018-2-12 21:45:4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最近,笔者与人闲聊得知,某校一学生的家人去世,欲向老师请假回家奔丧,老师却说:“人都死了,回去没有什么用了。”不管老师出于什么目的和心态,这种冷冰冰的语言不仅缺失人文关怀,也给学生带来心理。

  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否长足发展和快速提升,光靠打造高分式“高材生”是行不通的,还需有良好的教育、教育策略和管理制度作底盘。说到底,教育要突破、要腾飞、要长足进步,就得靠人文关怀作支撑。否则,打造出来的“高材生”,充其量也不过是一批高分低能、高分低智、高分低德的“伪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有限。人文关怀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思想和,既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德育观,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新法宝。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频共振的双促进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紧密结合、完全熔于一炉,才能发生根本性作用。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生活,任何与实际生活不相结合的教育都是“伪教育”,即所谓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死读书,老师也就成了教学的“机器”,学生也就成了读书的“木偶”。由此可见,缺少生活的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不仅贻误子弟,还严重制约教育的长足发展。

  在现实教育错误观念中,一些家长和老师的人文关怀意识逐渐淡化,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一味看重学生成绩名次,钟情于学校高分率、升学率和本科率,以致社会衡量学校教学效益的好坏等同于经济利益的高低,简单以分数排高低、唯成绩论英雄,严重了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引发的恶性循环,只会让错误的教育观愈演愈烈而不可。因此,教育的人文关怀,需要全社会共同认同、共同关注、共同发力,才能达成良好共识,取得实际效果。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学校教育大力推行人文教育。教育是否成功,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既成就学生,学生也一并成就老师,但仅靠“死里教”和“死里学”是很难达到共荣共享的目的,还需老师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既要彰显老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更要表现学生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沟通,适时了解其思想状态,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品质教育、品德教育和理想教育,只有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人文关怀,才能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知识渊博、技能精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