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设立译制片纪念馆

※发布时间:2018-1-6 19:38:0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本报讯 永嘉383号院内的一幢英国乡村式的红顶白墙小楼,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所在。《佐罗》、《追捕》、《脱险》、《巴黎圣母院》、《斯巴达克斯》等一批译制片经典在这里诞生。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等配音演员在这里完成他们的二度创作,成为观众心中的明星。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三本萨夫等电影人也曾到访于此。从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搬迁至此,在永嘉383号小楼里,译制过41个国家的675部外国电影、数百集外国电视剧。这已经成为很多中的圣地。

  上海市政协委员俞亮鑫、蔡金萍、陈飞华提议,将永嘉383号成译制片纪念馆。至于方案,可以把之前老上译厂的配音室恢复起来,专门播放经典译制片中的声音,让观众们入内参观;留一个放映间,像《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那样,循环播放以前的老电影,或者把老电影的接起来,放一些精彩片段的合集。也可展览一些当年为配音艺术作出贡献的老艺术家的生活用品、纪念物以及明星照片、工作笔记等,不仅满足广大影迷的需求,也给晚辈配音演员留下一笔的文化财富,用他们当年为了艺术的奉献给今天的年轻人以正能量。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吴孝明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立译制片纪念馆,应该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上译厂的声音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也是东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很多人通过上译厂的声音,了解了文化。现在很多人提出要上海的声音,要海派文化,上译厂的声音是上海的声音的重要组成,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上译厂的声音,与上海话应该是一样的,也是上海的文化。“对于这种事情一定是给予推动和推进的。”吴孝明说,至于译制片纪念馆推进筹划应该是主导,还是行业协会、民间主导,都是可以讨论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