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楼“讲”那过去的事

※发布时间:2018-6-25 7:14:2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上海永嘉383号门内,有一幢红顶白墙小楼,英国乡村式风格的陡坡屋顶,透着浓浓的古典风韵。4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让上海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上海电影译制厂就坐落于此。当时,走过门口的人们往往会好奇地朝里张望,更有热心的观众每天等在门前,盼望能碰到自己心仪的配音明星。

  昨天,著名配音演员曹雷对记者说:“这地方对我们来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在这里付出了28年的青春。”如今时过境迁,整整一代上译人28年的回忆就此湮没,这是老一辈上译人的遗憾,也是上海电影文化的遗憾。

  坐在记者对面,曹雷用手机翻出一张张过去的老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中有来自英、美、法、日、奥、前苏联等几十个国家的访问团,以及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三本萨夫、《音乐之声》导演罗伯特·怀斯等著名电影人的身影。

  当时的译制片有多火?曹雷描绘的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那时候我下班回家,骑车经过的每家人家的窗口,都放着一台收音机,里播放的就是我们配音的电影。如果我骑慢些,还能听完大半部电影。”在永嘉383号小楼里,译制过41个国家的675部外国电影、数百集外国电视剧,这里曾诞生了《佐罗》《追捕》《脱险》等一批译制片经典;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曹雷、童自荣等一批又一批新老配音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厂里每配完一部电影作品,都会举行小范围的内部试映,200人的放映厅内经满为患。那时候,这张油墨印刷的白色放映券,是无数人争抢的目标。

  80多岁的苏秀是上译厂如今仍健在的配音前辈,她对记者说,有一次她和一位上海女作家从杭州回上海,“她在车上居然问我,你们上译厂现在还有吗?”对于土生土长的老一辈上海人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译制厂,是永远无法磨灭的骄傲回忆,“不应该让它就这么消失了!”苏秀感叹道。

  去年11月26日,是著名配音艺术家赵慎之逝世一周年,上译厂的老演员们在永嘉举办了赵老的追思会,就靠着永嘉383号。大家回忆从前,数着从2013年至今陨落的几位老一辈配音艺术家,李梓、赵慎之……所有人都觉得,应该为年轻一辈留下点什么。

  在曹雷眼中,永嘉383号这座留下诸多文化印记和交流印迹的小楼,不仅对于在这儿工作过的演员意义不一般,对于憧憬中国电影未来的观众来说,这儿也是一块不同寻常的地方。“我们当时收到很多观众的来信,包括从美国回来的观众。那一批最老的留学生说,是我们的译制片为他们打开了第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慢慢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于是,曹雷提出将永嘉383号成译制片纪念馆的想法后,包括苏秀、童自荣等在内的老一辈配音演员们都很兴奋。这个想法,同样获得了包括上海译制厂的年轻导演詹佳在内的诸多圈内人的呼应——这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什么不把它重新用起来呢?

  “我去摩洛哥的时候,看了位于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这是根据经典电影《北非谍影》建造的。”这件事给曹雷的触动很大,“上海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传承。”

  至于纪念馆的建造方案,包括上海文史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内的诸多热心观众,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想法,如把之前老上译厂的配音室恢复起来,专门播放经典译制片中的声音,让观众们参观;留一个放映间,像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那样,循环播放以前的老电影,或者把老电影的接起来,放一些精彩片段的合集。

  记者获悉,即将于今年6月开始营业的迪士尼乐园里,也布满了上译厂的声音。里面的一些游戏项目和老电影片段,都是上译厂的工作人员帮忙加工的。例如《101花斑狗》,是第一部拿到来配的译制片,也是配的第一部动画片。而《小飞象》是曹雷7岁时看的电影,如今的她70多岁了,被邀请来重新为影片配音。“所以,上译厂也算是迪斯尼乐园的一条支线吧?等到乐园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肯定也要到上译来参观。”曹雷憧憬着,那时候,如果永嘉383号能建好,“我们这里就是一个亮点,那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来了解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前世。”

  永嘉383号始建于1926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英国乡村式别墅建筑,砖木结构假三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方向朝南。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拉毛水泥外墙,仅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孔祥熙当财政部长时,这里多有金融界出没。1949年解放后,此楼作为官僚资本产业被国家。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落户于此,直到2003年搬入上海大厦。

  《的小鸟》中美首周票房双夺冠 小展配音才华(2016-05-23)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