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而是去了一座名叫“马拉喀什”的城市。驱车赶往这座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已经入城,却还没有常规中城市的感觉。这里的城市道没有那么宽阔平整,就算是新城区的楼房也很少有超过六层以上的。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是“红颜色的”意思,因为当年的城墙全部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现在的马拉喀什依旧延续着这种色调。
在马拉喀什很少能见到中国人,就算是在游客聚集地市中心著名的杰马埃勒夫纳广场上也少有中国人的身影。所以在摩洛哥,如果想要找一家相对地道的中餐馆,还是要去拉巴特或者
美食为主的餐厅,老板是摩洛哥人,桌子上摆放的餐具也是刀叉,没有筷子。据说,这是马拉喀什仅有的能吃到中餐的地方了。
餐厅规模并不算小,除了室内,还有室外的露天座位。餐厅内既摆设着长条形餐桌,也有圆形餐桌,照顾到了客人的不同喜好。因为当天客人较多,所以上菜的速度也比较慢。上菜的方式依循了亚洲传统,所有菜肴陆续上齐,放置桌子中央,大家分别取食。虽然这家餐厅并不是专门做中国菜,但是基本是以中国人的口味为基础的,没有越南菜、泰国菜或者印度菜的痕迹。红烧茄子、虾球、春卷、酸辣汤每道菜的样貌都像中国菜,但味道上却有点貌合神离。而在就餐接近尾声的时候,服务生也会为每位客人倒一杯当地有名的薄荷茶,并为你解释,这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在一家摩洛哥人开的餐厅内,没有遇到一位中国服务生,最后还依据当地传统习惯以一种当地特色茶饮为结束,的确是有意思的中餐体验。但是,又想,这也许就是他们视角里的中国食物,反映出他们对中国食物的印象。之后,我们也发现,在摩洛哥最地道的中国
美食天堂,杰马埃勒夫纳广场上汇聚了当地最有特色的食物。广场仿佛是被一条条狭窄街巷簇拥而成,大小店铺紧紧排列在街巷两边,陶器、毛毯、皮具、二手商品店、五金用品店其间,广场上则是搭设而成的摊位,以卖水果、蔬菜、各类干果、椰枣为主。如果下午在巷子里逛久了,晚上走出巷子来到广场上,一定会被烧烤的烟熏火燎呛到。与之共存的,便是隐藏在广场周边不起眼门脸中的本地餐厅。
我们去品尝的那家餐厅在一家手工皮制盔甲店的对面,走进石头门,是一条拾级而下的甬道,拐进走廊后,有些。这间位于地下的餐厅面积很大,里面被分成一间间大厅,每个大厅有五六张大圆桌,客人们可以坐在靠墙的一长排沙发上,也可以坐在围绕圆桌的凳子上。大厅内灯光昏暗,摩洛哥的手工挂毯和布艺装饰营造出当地的文化氛围。
以前记者在卡塔尔品尝当地饮食时并不太适应,所以这一次甚至还有些抵触情绪。当地服务生先为我们上了一个竹盘的烙饼,口感比在国内吃到的还有嚼头。之后便给我们上来两个大陶锅,上边用锥形高盖子扣住,上桌后再掀开盖子,这就是摩洛哥当地特色饮食塔吉陶锅。记者了解到,之所以很多摩洛哥餐具都带有锥形盖子,是因为当地气候干燥缺乏水分,这种盖子可以起到回收水蒸气的作用。当服务生掀开盖子,土豆、胡萝卜、豆角等菜品被铺在表面,往下挖去是鸡肉或牛肉,不管卖相还是味道都像极了中国东北的炖菜。我们不仅惊诧,原来摩洛哥的本地主菜如此接近中餐。与东北炖菜相比,塔吉陶锅的不同仅在于加入稍多的香料,所以味道更复杂些。
品尝完一顿地道的“中国菜”之后,再喝薄荷茶,真的会有爽口的感觉了。薄荷茶的基础是绿茶,而在摩洛哥的茶叶市场中,主产自中国江浙地区的绿茶占到98%的份额。得知这些后,记者便觉得在马拉喀什的每一餐更多了几分家乡的味道。(高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