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的清明节习俗新风

※发布时间:2021-3-23 20:11:3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一夜错情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3月21日,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召开清明节安全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清明节涉及千家万户,牵动社会,关乎社会和谐,要强化安全风险防控。过去一周,微信平台涉及“清明节”的各类文章有4万多篇,阅读量超过7000万人次。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据史料记载,我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岁时百问》中说:“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唐代诗人杜牧著名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上行人欲断魂”,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描写清明节人们悼念的千古绝唱。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清明节成为国家假日,清明节也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美好春天的节日。2018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1亿人次,同比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21亿元。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的差异。在浙江,人们会摆螺蛳、青饼、菜肴等供品;在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的礼俗主题。在农村,大人领着孩子到坟上烧纸,清理坟墓周边杂草;在城市,一家人都到陵园献鲜花上供品。清明节也为传承家风提供了良好契机。冰心《寄小读者》中说“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 。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清明节祭扫带来某种形式上的变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手段,互联网构成了传统文化多彩的交流平台,不断地刷新着传统节日的现代表达。网络上的各类纪念馆以及祭奠主题活动有很多。例如近日@央视新闻发起#睹物思人#故事征集,呼吁网民分享身边的难忘故事。截至4月2日8点,线万条。也有一些政务新发起祭奠先烈、传承爱国魂的主题活动,吸引了许多网民参与。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将线上宣传教育活动与线下祭扫瞻仰活动有机结合。日前,已开通了“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网上平台以及相应新平台,有数百万人次在线参与。近年来,相较于传统祭拜方式,视频直播“代扫”“代客扫墓”等祭扫形式悄然兴起,一些商家也提供代扫墓的服务。不过,对于这些祭扫新形式,社会上的争议声音从未停歇,认为此举了传统习俗的内涵。

  现代生活中的民间祭扫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于祭扫的消费支出也日益增多,再加上清明节一些地方商家过度商业化的炒作牟利,竭力消费“追思”,祭扫时的攀比、铺张浪费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每逢清明节,冥币经常是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祭奠用品种类也五花八门,火纸、锡箔、黄表、金砖、元宝、摇钱树,面额也越来越浮夸,从五十到十亿不等,还出现了所谓的“人民币”“美元”“港币”等。城市一些商家推出“清明节VIP花篮”,价格甚至超过万元。前不久,央行发布《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首次提出:祭祀用品禁用人民币图样。

  一些地方不文明祭扫现象还经常滋生安全问题。野外违规用火增多,容易造成森林草原火灾多发频发。近日,针对多地森林火灾事故,法人微博刊发评论表示:“山西沁源、密云接连两场森林大火,再次敲响森林防火警钟。清明祭祖玩火烧山,护林巡逻还得持之以恒。将注意力前置,防患于未燃。”为打造干净、整洁的祭扫,营造平安、有序的祭拜氛围,一些地方积极文明、节俭、环保的丧葬新风尚。随着、文明祭扫的观念日渐深入,各地兴起了以社区公祭、家族团聚、植树绿化、经典等生态低碳的方式追思先人的新风尚。过一个清朗的清明节,符合“清明”的本义。

  81192,请返航!强大的中国海军等你回家2019“地球一小时”,除了熄灯,我们还可以做什么?【舆情大讲堂】重大突发事故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