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卡萨布兰卡却不知道这个才是摩洛哥首都

※发布时间:2017-6-25 16:52:4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拉巴特堪称四大皇城里的“小清新”,老城没有菲斯和马拉喀什的混乱嘈杂,古迹周围也少见追着你叫卖和要钱的人。不乏恢弘的城堡和清真寺,也有现代化的建筑,一切井井有条。

  很多国家的现代首都知名度比更重要的历史名城低,典型代表有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而非更为知名的伊斯坦布尔。摩洛哥也是其中一个,更多人知道卡萨布兰卡甚于拉巴特(Rabat),外国游客的第一站通常也是降落在卡萨的国际机场。因为1912年法国殖民了摩洛哥,为了殖民的需要,方便接受来自海的供给,万一动荡,可以轻易获得海上法国舰队的支援,便把首都从内陆腹地的菲斯迁至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正式定都于此。

  拉巴特也是四大皇城之一,虽然只在17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古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的穆瓦希德王朝,现在遗留下的萨勒老城为18世纪所建,红色城墙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井小巷挤满手工艺品作坊,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新城则是法国人打造的,机关、全国高等学府等都座落在这里。比起拥挤混乱的菲斯和马拉喀什,的当地人只想着如何“打劫”游客,拉巴特已经知道如何让国外游客满意,至少会以一种比较文明的方式获取小费。我更喜欢拉巴特,传统阿拉伯风与现代化融合的城市,加上首都人的素质高不少,感觉舒服许多。

  终于见到不是供后人凭吊的废墟了,建于1785年的拉巴特王宫(Royal Palace of Rabat),高大的乳白色围墙后面是神秘的皇家庭院,正门前的广场是国王外宾时的场所,广场常年鲜花盛开,巨大喷泉立于中央,卫兵们每天定时巡逻。王宫不对外,我们只能在外围参观。听说摩洛哥国王不喜欢呆在这里,或许因为曾经是法国殖民所在地吧。

  城中古迹中的哈桑清真寺(Hassan)和阿尔莫哈德城墙城门(Almohad)是昔日伟大皇城唯一留存的部分,17世纪摩尔人(Moorish)的遗址。哈桑清线年,十二世纪正是摩洛哥国力绝世鼎盛时期,苏丹埃尔曼苏尔计划在拉巴特建造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清线根柱子及支撑物组成,四周有16。然而1199年苏丹去世,清真寺便停了工,未完的建筑逐渐拆毁遗失。1755年的大地震给了它致命打击,部分彻底摧毁,现在从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耸立于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在地震中完整无损。

  两百年后,1956年,穆罕默德五世国王在这座塔上宣布了民族和国家的,古老的遗迹成为现代民族和的新。最终,这位领导摩洛哥,受国人爱戴的国王也葬在此地。国王墓(Mohamed V Mausoleum)是在他1961年去世后,1962年开始修建的,历时9年建成,是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两个儿子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的陵墓。墓室内建有陈列馆,保存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

  纯白色的外墙,绿色砖瓦屋顶,被认为是当代阿拉维王朝(Alaouite)最杰出的建筑作品,摩洛哥建筑史的杰出代表。墓的左边是清真寺,右边是讲经台,墓的正面是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整个建筑群庄严宏伟,典雅尊贵。

  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产是海角上的军事要塞乌达雅堡(Kasbah of the Udayas)。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处,濒临大西洋,这组古城堡建筑群同样建于12世纪中期的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s),曾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占领。乌达雅(OUDAIYA)这个名字来源于这里的第一批居民,据说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一个叫做“乌达雅”的部落。

  乌达雅堡的正门异常华丽,有非常少见的古阿拉伯文字雕刻,是研究北非阿拉伯文化的重要史料。城堡城墙、主殿早已不复存,城门、瞭望岗楼屹立如故,走进17世纪伊斯梅尔国王建的花园,小巧玲珑,幽雅精致,开满奇花异草,具有安达卢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

  从花园来到街巷中,一时间我误以为自己又回到了舍夫沙万:蓝白相间的墙壁,带来了海浪、蓝天、白云的海洋气息。原来,17-18世纪,来自海对岸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移民将房屋刷成蓝白两色,搭配鲜艳的门窗与各色花台,移植了迷人的地中海情调。

  拉巴特堪称摩洛哥最干净整洁的城市,建筑大多是白色,所以也被称为“白色皇城”。现代化的有轨电车是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安静无污染。酒店附近的河边,晚霞中,几个摩洛哥女孩子很大方地面对我的镜头,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如此友好的摩洛哥人,我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一上已经习惯了老城景区周围那些纠缠不休的小贩,和市井街巷里对外国游客充满怀疑和的当地人,其实人是旅行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古迹遗址永远都在那里,除非碰灾,否则多少年都不会改变,但当地人却会决定你对一个国家的印象,很遗憾,这方面摩洛哥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美好的体验。

  推荐: